风劲扬帆正当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初中课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小学生经典诵读

    彭凤老师在江苏锡山高中上课获最佳教学效果奖

    初中健美操比赛获六安市二等奖

    小学生习字课

    暑期赴北京夏令营活动

    校园小景——明志轩

    短短8年,在这个人口只有36万人的山区小县,她从一所民办新校发展成为拥有12个年级、153个教学班、学生9200余人、教职工716人的大型现代化民办寄宿制学校。

    短短8年,她用艰辛的付出与智慧的思想,诠释着“创业”两个字的真谛,用自身的华丽蜕变书写着霍山民办教育的一段传奇。

    短短8年,她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大胆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切入点。

    她就是坐落于安徽省霍山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霍山文峰学校。

    在总书记“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的命题下,这所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己任的学校,正在奋发图强为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而不懈努力。 

    “中国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总书记用朴实温暖的话语道出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并把对教育的期盼放在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愿景的首位。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停地反思。用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能为孩子以后“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奠定坚实基础的教育

    霍山文峰学校利用8年时间,始终秉承“让山区孩子接受最优质教育”的办学理想,遵循“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成就了今天气势宏大的美丽校园,构建了人本科学的管理模式,开创了独具特色的“213高效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特色办学、中高考成绩硕果累累,成功打造了一个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将一所普通的民办学校发展成为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8年之路,其所经历的变革和洗礼,探索的执着和高效,成果的丰硕和赞誉,值得今天的教育同仁们共同品读、借鉴和深思。

    8年:路,怎样走过

    2004年,随着霍山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大城关”建设的推进,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这些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工商户和外来的投资商、技术人员、务工人员涌入霍山县城,他们因工作繁忙急需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读书,兴建一所优质的寄宿制学校成为城乡人民的迫切需求。

    文峰人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为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2005年,在县教育部门和县里的支持下,经六安市教育部门批准,霍山县首所民办寄宿制初中——霍山文峰学校在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了。

    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文峰学校成立之初,社会各界对文峰学校的发展前景褒贬不一,有的寄予厚望,有的徘徊观望,有的排斥否定。怎样让学校发展起来呢?以刘彬校长为首的一班人从实际出发,把学校定位为:高标准、现代化、小班额、日托和全托(寄宿制)双轨运行。在招生上,不考试,不筛选,允许借读,不与公办学校争生源,让学生“进得来”;在学额巩固上,按照“先安身、后安心、再培养”的路子,依次推进,让学生适应环境,适应学校,不搞操之过急,让学生“留得住”;在成绩提高上,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小组竟争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做到乐学、会学,最终让学生“学得好”。

    按照这个思路运行一段时间,学校很快便崭露头角,声名远播,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到2008年春,学校又在霍山县经济开发区征地260亩,向下增办了小学,向上增办了高中,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成为一所一校两区、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12年一贯制民办学校。

    新校区的创建,既是学校的第二次创业,也是学校二次腾飞的开始。刘彬校长结合县情、校情,及时提出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和“做大做强初中,逐步发展壮大高中,办好特色小学”的发展思路,初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在全县独领风骚,每年吸纳霍山及周边县区一定数量的小学毕业生,为高中发展提供了稳固的生源。小学走精品化办学之路,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效果显著,为初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实践证明,抓中间,促两头这个发展思路是正确可行的,确保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08-2013年的6年间,学校以每年千余人的速度递增,规模迅速扩大,如今,学校已成为一所拥有1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200余人、教职员工700余人的大型现代化民办寄宿制学校。学校也先后被评为“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高中学校课程改革联盟发起单位”、“‘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省级试点项目先进单位”、“六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六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六安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六安市第六届文明单位”、“六安市餐饮服务示范单位”、霍山县“平安校园”……

    8年,她做到了什么

    世界上从来没有不需奋斗的成功,文峰学校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那么,是什么让文峰成为民办基础教育的一所品牌学校,文峰学校做了什么让人刮目相看的事呢?解码学校8年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归结起来,就是做到了六个“殊为不易”。

    第一个“殊为不易”:崇高办学理想与科学管理机制的高位引领  

    作为一位有着三十多年农村教育经历的管理者,刘彬校长对人民群众向往优质教育的渴盼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交谈的过程中,笔者始终感受到这位具有教育家情怀的校长对教育的激情与理性,“霍山县地处山区,是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期盼却一样的迫切。文峰从创办之日起就把让山区孩子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和服务社会作为办学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坚决摈弃功利至上的短视行为。”刘彬介绍说:“我们从不乱收费,在校园建设上,即使是沿街路面也不建门面房;校内食堂、商店不出租、不承包,自主经营,小商店只卖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不卖零食,始终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

    办学的出发点正确,学校才能赢得成功。尽管霍山文峰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但有别于其他以营利为目的民办学校,文峰重在育人,更注重社会效益。这也是文峰学校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文峰拥有师生近万名,这样一所超大规模学校,一套科学精细的管理制度和落实措施是出成绩、出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们不仅要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规模上,更要体现在内涵建设和科学管理上。”8年来,涉及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各个领域的管理制度不断被创新完善,“管理有制度,实施有方案,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精细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如,在学校管理上,文峰建立了一整套的检测、考核、评价、奖励、经费保障等常规管理机制;在教学管理上,建立完善了关于推门听课、教学常规检查抽查、教学大比武、学科教研等系列制度,并着力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检测、学困生辅导”等基本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向“精、实”要质量。

    好的制度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落实。“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是刘彬校长对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而要求教师做到的,刘彬更是首先要求自己和领导班子要带头做到,形成良好的表率。

    “领导真抓实干,教师才会‘学而时习之’”,刘彬说,“常规管理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持之以恒地做好更难。如果持之以恒做好了,管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品质,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学校持续且良性的发展就成了必然。”

    第二个殊为不易:封闭与开放育人的二元融合

    “封闭管理,开放教育”是文峰学校学生管理的特有模式,在这里,封闭与开放这对本来矛盾的观点实现了有机融合,并且相得益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