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精神的高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苏同安老师

    苏同安老师与学生开展活动

    苏同安,男,1964年10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人,198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任教至今,30年来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长期担任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工作,系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

    苏同安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做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把生动深刻的育人元素和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教学、育人、教科研工作中,引领学生求真思源,做人成才,与学生一起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从他所发表的二十余篇论文《数学知识中蕴含着生动的“育人元素”》、《看不见的战“线”》、《“一题”释“全景”》、《用运动的观点分析两条二次曲线相切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n”的“变奏曲”中体悟一类数列问题的本质》、《与导函数零点“对话”的三种策略》……和撰写的著作《走近哲学,爱上数学》、《天下“无”题》的标题中会略见一斑;从他主持研究的省重点课题《合作探究、分层推进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如何挖掘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层”的价值》及所取得的教学成绩中也有所体悟。

    在高考竞争激烈的人口大省——山东的一个小县城中学里,他取得过所带一个班在淄博市进入山东省前200名的18名学生中占了6名,有4人进入清华、北大的优异成绩。在体现智慧和意志的全国数学竞赛中,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勇夺全国一等奖。他先后主持两项国家课题研究,所授课被纳入国家课程资源库,参与教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利用各种方式尽心培养青年教师,在全省高中教师全员研修中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近年来先后荣获淄博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市教育教学创新人物、振兴淄博劳动奖章、市十佳师德标兵、市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市高层次人才、山东省数学奥林匹克优秀辅导员、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说起苏同安老师,不管是领导还是教师,不管是后勤工作人员还是一般学生,无不对他有一种敬仰之情。可是,与他交谈,他又是那么的谦卑,认为自己原本平凡普通的一个教师,只不过做了一些本应做的事情。可他的人生境界与教学智慧,却又是非凡的。这令我想到,《周易》中之所以说“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真有一语中的之妙。只有“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者,才会具有这一“谦卦”的品质。

    支撑这种高格的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随着走访的深入,笔者也被他的境界与智慧所深深打动。读者不妨随着我的笔触,去感受苏同安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那些深层意蕴。

    安顿心灵

    大自然有风和日丽,也有暴风骤雨,这恰恰构造了大自然内在的和谐。人亦如此,人的一生,会有成功,会有顺境,也会有失败,也会遭遇逆境;这恰恰构造了一个人的生命和谐。成败、顺逆、得失,都属于生命进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链条,谁也无法打破它。所以,在取得成功的时候,没有必要骄傲自满,洋洋得意;在遭遇失败的时候,也不必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明白了这个道理,生命才能长期处于优质的状态中。

    苏同安,就是这样一位宠辱不惊的老师,他明白天地之道,生命之道,在任何时候,都保留了一种平和的心境。

    他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从不过分惊喜,因为他认为这原本就是自己积极工作过程的结果。听到自己任班主任的班级有四五个考上清华、北大的时候,他心如止水,认为那当是意料之中的平常之事。自己的学生参加竞赛,获取了全市仅有的两个全国一等奖时,他也只是淡然地笑笑,因为在他看来,有收就有种,结果固然很好,而过程才是最美丽的。有的人为了追求一个好的结果,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大多事与愿违;即使一时获取奖励,那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生命发展的一种障碍。

    在考试监场的最后阶段,老师都要提醒学生说:“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请同学们把握好时间。”结果,不少考生因为紧张或压力、或答题的障碍不能静下心来,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结果可想而知。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自习课的最后十几分钟、周末放假前课堂上的十几分钟、吃饭前自习或课堂上的最后十几分钟,都有可能对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冲击。让学生在这些时段也静下心来,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甚至生命质量,都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苏同安发现,一千多个学生同时涌入餐厅的时候,一般是不可能立即买上饭与吃上饭的。可是,饥肠辘辘的学生是很难有耐心等待下去的。于是,苏同安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他对学生说,我们能不能晚去十分钟,一是可以节约排队买饭时间,二是也让心灵安顿下来。其实,即使早去,也未必就能早早吃上饭,而且心理会处于急躁状态之中。开始的时候,看着奔向餐厅的其他班级的学生时,班上学生的心里也已跃跃欲动。可时间一长,他们有了一颗定心,从从容容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直到十分钟后,才从容不迫地走向餐厅,不急不慌地吃饭。

    周末放假,不管是到车棚推自行车,还是到外面挤公交车,抑或跑向来接的家长的车,都因人多、忙乱而无法较快地走出校门,十多分钟甚至二十来分钟的时间,大多处于行动之乱与心理之慌中了。更有甚者,还没有放学,心已经飞出了校园,由此影响的学习时间就已经不是十分钟、二十分钟了。苏同安告诉学生,我们能不能静下心等一会儿再走,可以学习,可以做其他事情。学生对于苏同安所讲的道理是深信不疑的,于是,任凭外面热热闹闹,他们班的学生依然安安静静,或读书,或复习,或做作业。放学二十分钟后,他们才有条不紊地收拾东西,走出教室。苏同安说,这种安静现象的背后,则是心灵的安静。当苏同安将这些道理讲给家长之后,他们感到万分满意,深为能有这样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而欣慰。

    在一般人都很急躁的时候,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即使如高考这样的特殊场合,还有十分钟就到交卷时间,苏同安的学生一点儿也不着急,表现出了特有的淡定与自然。苏同安认为,他的学生大都能比一般考生因心理安然而多考一些分数。尽管这不是他追求的目的,可有了心灵安顿之后,有些好的结果就不求自得了。

    有一年,夫人在医院生孩子,苏同安家中失盗。他微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当是生命经历中的一个有趣的链条,并由此告诉同学们,何以失,又何以失而又得。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在说一个玩笑,轻松而又幽默。因为他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同时,他也告诉学生们,说不定哪一天会出现一个想也想不到的事情,甚至是一个厄运,可是,不要慌,也不要乱,更不要痛苦,而是坦然接受,乐以待之。这样,你的心灵就永远处于幸福状态中,也绝对不会影响你的工作与学习。

    在与苏同安的学生耿直聊天时,他感叹不已地说:“苏老师的心态十分年轻,特别像小孩。跟他比的时候,我比较老;我跟他去领东西,他走得比我快。跟苏老师学习一年多了,不管任何时候,他给我们呈现出来的,都是活力四射,都是精力充沛,都是满脸阳光。跟着他,永远是快乐的,永远是幸福的。”

    有的时候,苏同安又特别的静,名利诱惑对他而言,绝对是刀枪不入。想到他,也让自己的心灵安顿下来,不知外面风雨,听不到他人声音,唯有大道归一的感觉。

    教师与学生说到苏同安的时候,对他一致的评价是:“他永远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一个无条件的积极的人!”

    良好的心理品质一旦形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还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养,不但有益于当下,也可以受益于终生。

    一诺十年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看来,只有将易事小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能做好难事,做成大事。

    苏同安是一个可以做好难事、做成大事的老师,而且,他就是从易事小事做起的。

    1999年桓台一中搬迁到地处相对荒凉的新校区,条件比较艰苦。苏同安担任班主任,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一个学生说:“你们老师还好,可以回城里吃饭,我们真苦啊!”

    苏老师就问:“要不要我陪你们吃晚饭?”

    学生说:“当然好了,可你是不是随便说说?你能坚持下来吗?”

    苏老师说:“不!我是真的。”

    学生来劲了:“你能陪我们多长时间?”

    “十年!”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从那天起,苏同安就与学生们天天在一起吃晚饭。

    一次开县政协会议,苏同安要回学校陪学生吃晚饭。领导对他说,根据要求,委员们要一起吃饭,边吃边聊,谈谈工作。可苏同安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回到学校,与自己的学生同吃同谈。

    这会不会让领导不高兴?苏同安不能再多考虑,因为他对学生的承诺是不能食言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