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读到底”到“戛然而止”
■赵桂珍
孩子对故事有着独特兴趣,当给孩子讲故事时,他们会乖乖坐好,侧耳倾听,同一个故事,甚至百听不厌。教师为孩子讲故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利用讲故事来开展教育活动是一门学问,如何引导教师艺术性地讲故事激发孩子想象?
看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过去我们采用传统的“一读到底”的方式。青蛙妈妈产下了卵,卵长大变成小蝌蚪,然后去找妈妈,问过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白鹅妈妈,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青蛙。
我们为孩子一读到底,孩子知晓了小蝌蚪找妈妈的顺序。
再看第二种“戛然而止”的方式。当故事进行到遇见鱼妈妈后,可暂停让孩子想象还会遇到谁,会把谁认作妈妈。同样方式,遇到乌龟后也可停下,孩子就会想白肚皮的会是谁呢?询问过白鹅,最后找到妈妈后再停,让孩子想一下为什么自己的妈妈跟小蝌蚪不像?故事还没完,可以让孩子接着想象小蝌蚪长大后的生活。
一个故事,两种讲述。第一种以单向灌输为主。孩子是很好的聆听者,主动权在教师手中。这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式,显然抹杀了孩子的主动性和想象力。
“戛然而止”的方式留有一定空间让孩子填充,还可进行相关问答。这种方式能很好地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也摆脱了传统方式下的枯燥乏味。其实,教师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滔滔不绝地讲述,而是在于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
那么怎样做到讲故事时合理停顿呢?
学会肯定孩子的想象。无论孩子的想法多么荒诞,教师都应投以肯定与鼓励,因为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
我给孩子讲过一个故事:美丽的湖边有一颗木瓜树,小兔在树下睡觉,咕咚一声把它吓醒了,它以为怪物来了,吓得跑起来,动物们纷纷加入逃跑行列,最后勇敢的狮子带大家一探究竟。
讲到这里让孩子思考为什么有咕呼一声。有孩子立刻说是鼓,这个回答让我费解。明明小兔在木瓜树下睡觉,怎么会是鼓?但我没有斥责,进一步引导孩子说出理由。孩子想想说,因为他被鼓声吵醒过。
巧设疑问和悬念。故事的停顿要考虑孩子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难度要适宜。大班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小白兔把花瓣作为礼物送给大家,讲到老山羊,绘本只提到一句话。我们采用扩充并加入孩子想象的方法。老山羊爱看书,但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总忘了自己看到哪一页,收到花瓣他很高兴。大班孩子很快说出它用花瓣做了书签。若问题放到小一点的孩子身上,对他们来说就会有难度,他还无法把花瓣跟看书联系起来,甚至还不懂“书签”一词。
学会让孩子接续。故事是讲不完的,讲至最后,不意味着故事的终结,意犹未尽时可以让孩子们接续。如故事《狐假虎威》,故事讲完,老虎还被蒙在鼓里,孩子们因老虎被欺骗感到气愤便接着讲起来,让老虎发现了狐狸的诡计。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想、敢于想。要解放孩子的想象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打破常规,把自由和想象还给孩子,让孩子由故事的聆听者变为参与者,并最终成为故事的创编者,这才是我们应为之努力的方法。教师应努力成为孩子想象航船上的灯塔,而不是做扼杀孩子想象的刽子手。
(作者系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