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山村学校里的青年教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背景图为河南省林州市五龙镇马兰村。

    孩子们随着张海燕弹奏的乐曲,唱起欢快的儿歌。

    体育课上,肖紫薇在教小学生拍篮球。

    看到青年教师来上课,李金玉(右二)和王武昌两位老教师特别高兴。

    三亩地村教学点教师程银周在教学生算数。

    中学教师出身的张玉凤成为村小的“孩子王”。

    孩子们被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深深地吸引住了。

    张学才夫妻(左一、二)和支教老师就像一个大家庭,相互帮助,其乐融融。

    ■本报记者 樊世刚 摄影报道

    河南省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当地有80%的小学设在山区。由于村庄分散,交通不便,低年级小学生只能就近入学。因此,当地山区农村教学点多,教学点上学生人数少,师资相对匮乏,教师老龄化问题突出。为了改变山区教育落后局面,林州市教体局在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发展寄宿制学校,倡导高效课堂教学,完善校园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退一补一”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等办法,积极引进有志山区教育的优秀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土生土长”的优秀青年教师回村任教,设立城镇中青年教师轮岗支教机制,中心校教师巡回走教等形式,提高山区学校和教学点的教育质量。日前,记者来到林州市的山区学校,拍摄了几位年轻教师的工作与生活。

    巡回走教忙 新知进课堂

    11月29日,石板岩乡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张海燕和肖紫薇要进行一天巡回走教工作。石板岩乡位于太行大峡谷深处,目前全乡有一所中心校和一所完小,下设四个教学点。两位教师第一站来到桃花洞村教学点,这里有12名学生,59岁的李金玉和58岁的王武昌是该教学点的教师。肖紫薇给学生上体育课,拍球、跳绳、接力跑等运动项目,有趣好玩。学生们不顾凛冽的山风,个个兴高采烈。看着开心的学生,李金玉舒心地说:“我在山区学校教书38年,快退休了,可心里就是放不下这些孩子,现在看到青年教师进山教学,心里也就踏实了。”张海燕的任务是一节音乐课和一堂语文课。两节课的时光过得很快,下课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与两位老师道别。而张海燕和肖紫薇又匆匆赶往五公里外的三亩地村教学点,为那里6名一年级学生送课上门。56岁的程银周是该教学点唯一的教师,他说:“实行巡回走教之前,我一个人包班教学,说真心话,有些知识不很熟悉,体育课上只会‘老鹰捉小鸡’,现在中心校来的教师带领学生做的体育游戏真是很有趣。”下午放学了,孩子们拉着张海燕的手说:“老师,我们还等着您来给我们上课啊!”

    石板岩乡中心小学校长李志纲说:“巡回走教不仅提高了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对青年教师也是一种锻炼,感受教学点艰苦的工作环境,激发广大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那里老教师的奉献精神,对青年教师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回村当教师 越干越带劲

    五龙镇是林州市最南部的乡镇,该镇学区内最偏远的学校是马兰小学。那里冬季大雪封山交通阻断,要等到来年开春冰消雪融后,才能恢复与外界的往来,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艰苦。从小生长在马兰村的张学才,1999年从师范毕业后在五龙镇当了一名教师。2008年,响应政府号召,张学才回到家乡马兰小学担任校长。同时,在镇上中学当教师的张玉凤选择和丈夫张学才一起到大山深处任教。回忆起当初刚到村小时的情景,张玉凤说:“看到的是破旧的教室,操场上垃圾成堆,废弃的厕所。我当时从头凉到脚,心里别提多委屈了。”张学才和张玉凤没有退缩,他们起早贪黑,全身心扑在学校建设上。如今,马兰小学教学楼粉刷一新,教室内新课桌摆放整齐,操场上新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围墙上是夫妻俩利用课余时间绘制的校园文明宣传画。目前,学校里还有三位中心学校派来的支教教师。张学才说:“来支教的教师都是年富力强的教学能手,现在不单开齐了教学大纲中的全部课程,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我自己也觉得越干越有劲头儿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