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缺乏父爱综合征”
李华 绘
■秦旭芳 孙娟娟
父亲和孩子相处,这原本就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但对于很大一部分父亲来说,这却是一件奢侈的事。有些父亲长期忙于工作,不用说教育孩子,甚至连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都没有,造成“隐性的父亲缺失”,无形中使许多孩子成为“心灵上的留守儿童”。
如果长期与父亲分离,孩子就可能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轻者表现为胆小、焦虑等情绪性症状,重者甚至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出心悸、头晕甚至昏厥等生理性症状。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改变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预防孩子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
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会让“工作忙碌”成为借口,不会让“孩子还小”成为推脱之词,也不会说“等一切都成功的时候,我再好好陪孩子”。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因此,身为父亲或者即将成为父亲的您,赶快行动起来吧!
每天至少拿出1个小时和孩子共处
孩子每天成长的脚步是无法等待的,父亲要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表示:“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这一观点,在相关网调中得到60.7%网友的认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儿童时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未来的心理健康以及学业上的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对孩子3岁之前的爱,就是陪伴。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少了父亲的陪伴,也就缺少了爱。父亲们虽然工作比较忙,但应该将尽可能的休闲时间都给予孩子,工作永远是忙不完的,但孩子每天成长的脚步却是无法等待的。父亲们可以少一些应酬,下班后早几分钟回家,牺牲点个人兴趣爱好,在家里少看一会报纸或球赛,少用一会电脑等,就可以找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作为父亲,每天应该至少拿出1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和孩子相处,这也是父子之间实现亲子互动的前提。当然,陪孩子的应该是有质量的时间,不能与孩子呆在一起却心不在焉,父亲们应该多关注和参与孩子的各种活动,或是给孩子讲个故事,通过这些相处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感受到父爱。如果父亲因为工作等原因经常在外出差或是每天不能按时回家时,也应该经常给孩子打个电话,和孩子聊聊天等。有条件的话,父亲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与孩子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存在,无意间促进父亲与孩子间的感情。而只有在家庭生活中幸福的孩子,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接触外部世界,更好地适应社会。
学会表达爱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关怀
父亲对孩子情感表达的越多,越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星二代”或者“富二代”在物质上绝对是丰足的,他们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否则就会出现许多诸如某明星的儿子又打人了、某明星的女儿又喝醉酒闹事了等负面新闻。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出现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自尊心不强、缺乏热情、自制力弱、有依赖性等。
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父亲很爱孩子,但不善于表达这种爱,平日在孩子面前总是一副威严的样子,时间久了便导致孩子逐渐疏远父亲,这样无论对父亲还是孩子都是一种情感上的伤害。因此,父亲对孩子的爱应该让孩子感觉到,对孩子情感表达的越多,越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父亲不仅要爱孩子,还要善于表达爱。当然,爱的表达可以是口头语言上的,如:“宝贝,爸爸爱你!”“我爱你,儿子(女儿)!”或是委婉的表达:“爸爸有你真幸福,真开心,你是我的骄傲!”也可以是肢体语言上的,如抚摸、亲吻或拥抱孩子等。只有适当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让孩子经常体验到父爱的温暖。
父亲还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客观认识和对待孩子的优缺点,适时地给予孩子表扬鼓励或是批评教育,帮助孩子取长补短,树立自信和勇气。与此同时,父亲还应该尽可能地多和孩子聊聊天,以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分享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因此,父亲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并给他们足够的情感关怀,才能有助于他们成长为积极乐观的人。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
父亲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为孩子的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正所谓:“3岁看大,7岁看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3岁和7岁的时候,是人成长发育的两个重要关节点。因此,如果在孩子幼儿时期,家长特别是父亲错过了与孩子相处的时光,这对孩子的影响有可能是终身的。父亲对孩子认知、思维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连续进行了一项1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更聪明,他们在学校易取得好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作为父亲,我们不仅要给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更要让环境真正发挥作用。
父亲是孩子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他的一言一行都无意中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父亲要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要为孩子的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亲如果是不拘小节、谈吐粗鲁,孩子也往往是油嘴滑舌、口出脏言;父亲勇敢正直、乐于助人,孩子可能从小就会帮助他人、学会分享。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不能只是“赚钱的机器”,而是要兼做“情感的专家”,帮孩子疗伤止痛,做家庭的卫士。在与子女相处时,父亲如能压制自己的暴躁脾气,子女才不致养成易怒的个性。也只有心平气和的父亲,才能教导子女愉悦处事。要想让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父亲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例如,在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石头最希望爸爸改的就是不要着急去呵斥他,而是耐心沟通。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如果孩子看到的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孝敬父母、帮助朋友的父亲,那么他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反过来,如果父亲不能以身作则,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游戏中让孩子感受男性的阳刚之气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可通过游戏让孩子变得勇敢、坚强。
众所周知,身体健康是基础,如果体格发育迟缓就有可能造成连锁效应,导致其他方面发展也迟缓。缺乏父爱的孩子,孩子的身高、体重、动作及反应速度均要比同龄儿童落后一大截,而且性别倾向模糊。据美、英、德等国专家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穷人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学辍学率高两倍,犯罪率高两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要高出3倍。当然,城市儿童一般营养丰盛,身体发育也较快,但我们不可否认现在女性化的男孩越来越多。
另有研究发现,父母在婴儿的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母亲可能比父亲更多地拥抱、抚慰婴儿,和婴儿玩一些传统的游戏,更关注婴儿的需要;父亲则更可能提供一些好玩的、强度较大的身体刺激,发起儿童喜欢的不同寻常的游戏。母亲常以自己的女性特征,如感情细腻、做事认真、性情温和等来影响孩子,其中不可避免地包括某些个性弱点,如软弱、胆小、意志力薄弱等。父亲则不同,其显示出的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强等男性特征,可以给孩子以更大的生命激情。因此,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乐观、个性鲜明的人,父亲就要积极参与家庭教育,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比如在家陪孩子堆积木,和孩子扮演超人打怪兽等一些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父爱,使孩子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