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报可以更好发挥作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周国梁

    电子显示屏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忽视甚至开始蔑视黑板报的作用。在我看来,尤其是在农村学校,黑板报不是过时了,而是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

    如果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在校园里,节日喜庆往往是黑板报“先知”。这不,日历上的12月一露脸,介绍圣诞节、元旦之类的黑板报已经开始在学校里出现。黑板报可以轰轰烈烈庆祝节日,图文并茂渲染气氛,还可以普及各类知识,黑板报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功用可圈可点,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如果黑板报出得好,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但根据笔者平时的观察,各学校黑板报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远看花花绿绿,走近一看不难发现:有的标题字体过大或不美观,实质性内容过少或过于浅显,而且内容以“报刊文摘”居多,有针对性或者说能反映本校师生情况的个性化内容明显不够。有的内容千篇一律或者大同小异,有被动应付检查之嫌疑。还有一些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这种粗制滥造的黑板报可能起误导作用。一些学校的黑板报更新较少,临近春节了还在庆祝教师节。个别黑板报被调皮的学生涂改,调侃或者丑化的内容与校园环境格格不入。凡此种种,长此以往黑板报应起的正面作用就丧失殆尽。也有一些学校黑板报墙面斑驳或者长期闲置,浪费了宝贵的育人资源。

    眼下,不少学校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外,电子滚动屏幕、展板一应俱全,加上网络搜索资料和打印设备越来越方便,宣传和育人的载体也多样化了,墙上展示的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不少时候黑板报已被这些现代化设备替代了,如以前学校有来宾,通常用黑板报来写欢迎词,现在则用宽大的电子屏幕。然而,传统的黑板报还是有其特点,比如省钱而又便捷,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每个学校的黑板报还可以承载一些特殊功能,比如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给学生展示才艺的机会,增强其自信。此种情况下,黑板报本身也成为一道文化风景。

    从理论上讲,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应该成为育人的资源,黑板报也不例外。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数十年,他非常注重学校墙壁的布置。他认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该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我们竭力使孩子看到的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让学校的墙壁也能够说话”、墙壁上的内容“不应该随便安排”体现了学校墙壁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这里的墙壁当然包括学校和班级的黑板报。

    那么如何让黑板报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首先,师生共同参与。黑板报归属有学校和班级之分,笔者读初中的时候,学校公共的黑板有好几块,其中一部分由各教研组老师承包。记得当时公共黑板报的内容有数学经典题目解析、资料卡、一周时政回顾等固定和不固定的栏目,师生驻足率很高。它让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集腋成裘,一些方面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其次,内容应该字斟句酌和有针对性,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校实际。可以刊登学生的习作、小百科、好人好事和校内(班内)热点问题大讨论等内容。总之,不要为了出黑板报而出黑板报,而是应该把黑板报作为知识补充和拓展的第二课堂和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从选材、设计到完成,应该精益求精,物尽其用。

    再其次,要改变黑板报评奖的理念。为了提高黑板报的质量,很多学校举办了各类评比活动,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一些评比缺乏细则和科学性,一些参与评比打分的教师或者学校负责人,重形式轻内容,重整体不重细节,甚至对错别字视而不见,只求花哨吸引眼球就好。这种评比远离了提高黑板报质量的初衷,对黑板报的质量只有负面影响。(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蛟镇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