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质量应更关注学科能力
■罗滨
同处地球村,今天的孩子将面临来自世界的竞争。教学要把学生的成功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那么,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什么最重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某一领域进行超常规思维、跨学科思考,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其他人看到的混乱的地方发现规律,并用所学的知识、获得的技能和方法合作解决未来的问题、抽象的问题。
现状:教学改进重形式,关注学科能力不够
让我们看两组调研数据:以“探究式教学”为主题,面向242位一线化学教师,从上课和听课的两个角度调研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主观态度和实际行为。
第一组数据:如果上一节公开课,在自己的课上开展探究式教学,86.8%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12%的教师认为无所谓,只有1.2%的教师认为不需要。第二组数据:在近两年听过的公开课中,教师们认为,29.3%的课上开展了探究式学习,54.2%的课有探究的设计但是没有探究的实质,16.5%的课基本没有开展探究式学习。
观察两组数据发现,在化学课上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们主观上非常认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做到或者难以做到位。分析其原因,一是教师具有理念,但是实践层面操作有困难;二是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理解上有偏差,认为有学生活动、有实验就是探究;三是教学改进的目标偏重外显形式,关注学科本身的能力发展不够。
进一步调研还发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余年,从理念转变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很多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式,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角度分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多教学活动仍然以呈现正确结果和知识解析为核心,教学落点通常是“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再现”和“解题”。二是教学活动形式的表面变化,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把讲授变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把教案变成填空式学案,把“排排坐”变成“分组坐”,把直接讲授正确的结果变成学生活动后再讲授正确的结果。三是课堂教学就事论事,教师对新课程整体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刻,对课程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缺少整体性思考,关注学科能力不够,对学生理解学科本质、发展思维能力、建立学科思想方法的促进仍然不够,学生难以迁移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四是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基于知识解析的单课时教学改进,系统的单元整体设计研究不够。
趋势:学科能力促发展,帮助学生面向未来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阶段,提高质量是首要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标志之一就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课堂是学习发生的主要地方,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素养、提升学科能力。
能力是运用知识技能顺利完成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够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学科能力的内涵是系统化、结构化的学科知识、技能及稳定的学科经验范式对完成活动的调节。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中提出学科能力是指学生顺利地进行相应学科的认知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所必须的、稳定的心理调节机制,包括学科学习理解能力、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和学科创新迁移能力。
其核心是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不同学段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分级的。加强对学科的整体认识,建立学科知识结构、重视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科概念的不同表征方式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
在问题解决体验中发展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情境素材,以学科核心知识为载体开展高级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和学科经验范式,经历思考、质疑、讨论等,解决陌生的问题,体验成功与失败,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生活经验向科学思维转变。
基于对课程的整体性思考的学科教学,从知识记忆到知识理解、从知识获得到能力提升、从具体知识的获得到核心观念的建构、从结论获得到学科能力形成的系列探索中,学生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学科能力得到发展。
教研:教研模式再创新,帮助教师面对挑战
那么,教学如何实现从学科知识获得向学科能力发展转化呢?区域教研部门要丰富教研内容、创新教研模式,帮助教师发展学科能力,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
丰富教研内容。一要帮助教师及时补充、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丰富跨学科知识,提高教师理解课标、把握教材的能力,更好地面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二要帮助教师具备系统的分析能力,关注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科价值、社会价值,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再分节落实,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发展的层级、学习的障碍点和发展空间进行分析,以此为主要依据设计教学活动。三要帮助教师具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意识,设计丰富的、适切的、具有挑战性的、促进深度参与的高级思维活动任务。四是指导教师关注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角、方式和层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程。
创新教研模式。引领教师开展富有实效的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让教师在实际问题解决体验中转变观念、提升学科能力、提高活动设计水平,实现专业发展。“跟进式专题教研模式”是对校本教研、区域教研等常规教研方式的重要补充。这是一种强调教师主体、基于理论学习、聚焦专题研究、依托专家引领、同伴深度互动、持续改进教学的多维度、立体化教研模式。可以细化为六个环节:组织研修团队、聚焦教研主题、制订教研方案、研究学习讨论、课堂教学实践、多轮讨论改进。跟进是指教研过程中,教研员与教师持续地进行深度沟通,把握教师的困惑、对理念理解的深度、实践时的心态,为教师分析疑问,并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优化教学。以系统的学科本体分析为基础,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课时教学设计中,关注知识逻辑、情境素材、任务驱动、学生活动和认识发展等五条线索的确立及它们与教学目标的关联,使多线索融合,使课时教学设计相互关联,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科能力、基于教学问题解决的实践与体验,为长期专注于学科教学的老师打开了一扇窗,多维思考,教研的视角从学科教学逐步转向学科教育,充分挖掘学科育人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