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间当留“伸缩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徐德培

    人们常用“亲密无间”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实,这只能是一种夸张,“亲密”是可以的,“无间”却是危险的,也是不可能的。

    马路、铁轨、桥梁、房屋等建筑物不能完全连成一体,在各个板块之间都留有伸缩缝。这样在受热膨胀或遇冷收缩时,各个板块都有一定的自由度,不至于因拉伸或挤压产生的强大力量损毁物件的整体。同样,无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应留有“伸缩缝”。不留“伸缩缝”或“伸缩缝”过于狭小,往往会限制个体的自由,引起相互间的不满和怨恨,让友情遭到破坏,让亲情受到伤害。

    亲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子女的生命来源于父母,年幼子女的衣食受供于父母,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如此条件下的亲子关系,父母必然是强势的一方。正因为这样,一些父母往往忽视亲子间的平等性,漠视子女人格独立性,视子女为私有财产和自己的附属物,不经意间将子女的精神意志与自己捆绑在一起,不给子女必要的自由空间。结果使子女心中的不满积累成怨恨,轻则故意顶撞,重则拳脚相加,甚至杀父害母,或轻生自杀。这些见诸报端的极端案例,虽为数不是很多,却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独立是发展的基础,自由是成长的前提,一切植物的种籽在成熟到一定程度,都有离开母体的倾向,连蒲公英的种籽都会选择适当时机,随风飘荡,伺机落地,自立门户,独立生长。许多动物的幼崽,在逐渐长大过程中,自由闯荡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它们的母亲也会支持幼崽的独立活动,甚至会适时将它们逼出温暖的巢穴,不给它们过度的庇护。

    人是高级动物,追求生活独立、享受精神自由是造物主赋予他们的天性与权利。婴孩从母体中分娩出来,可以看成是第一次对母体的叛逆,母亲的痛苦与理解成就了孩子身体独立的要求。而后的断乳、爬行、说话、走路、思维都是孩子为了走向独立、自由的功能性准备。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就不会唯命是从,所谓的“不听话”就开始了,即便是虎妈狼爸式的棍棒教育,也难以改变孩子真正的内心想法。有人把这一现象相对集中的成长阶段叫做“叛逆期”。其实,从某一角度看,这样的“叛逆”往往是孩子从精神上剥离母体的象征。泛滥的母爱、过度的关爱挤满孩子周围的空间,让孩子“动弹不得”,只能随父母而左右。于是,孩子独立自由成长的欲望在受到阻碍时,自然会产生挣脱“奴役”的冲动,攻击父母的控制,离开父母为之设计的轨道,甚至伴随一些过激的举动。

    看来,亲子之间留有“伸缩缝”,可以在实施监护权的同时,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给予孩子以适度自由,有利于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宽狭适度的“伸缩缝”,填充以关爱、信任、宽容等“弹性材料”,可以保证父母监护的不缺位、不越位,让子女既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又体悟到父母监管的初衷和底线,从而以理解代替对抗,以协作代替叛逆。如此做法,或许可以减少一些无端的亲子矛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