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实现技能和素养双提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中)在企业师傅(左)、专业教师(右)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沈洋 摄

    ■通讯员 沈月红 吴家宏

    在管理上,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学生实习培训由校企双方共同介入;在时间上,形成“两年+半年+半年”三段推进,分阶段、分层次地落实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身份上,学生也是学徒,构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递升模式。这是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勾画的一幅“现代学徒制”画卷,如今这幅画卷已从构想变成现实,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方共赢。

    拜师学艺

    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升

    每天上午9点,德清县职业中专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陈洁来到杭州新侨饭店,换上制服,开始一天的工作。陈洁仅在杭州新侨饭店当了3个多月的“学徒”,就在饭店2013年技能比武中获得中餐宴会摆台项目二等奖。该校副校长王美丽说:“陈洁能在那么多师傅辈的员工中脱颖而出,实在不容易。这得归功于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技能和素养的双提高。”

    现代学徒制是指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拜师学艺。2011年,该校在烹饪、酒店管理、汽修和数控四个骨干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2012年,该校第一批68名“现代学徒”都在对应的实习企业拜了师。这不仅让一个企业师傅“带”十几名学生的粗放式实习现象彻底成为过去,而且还形成“一对三”甚至“一对一”的导师型实习模式,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了大跃进。

    该校2011级烹饪专业学生潘明亮在学校期间技能水平只能算中上,但在进入饭店当学徒后进步非常显著,更在实习单位的技能比武中过五关斩六将,获中厨切配刀工项目三等奖。潘明亮说:“轮岗时,师傅教的内容立即就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起来,掌握起来特别快。”

    德清县职业中专的现代学徒制在参考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破除了定岗实习的旧有模式,每个专业都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择六至七个核心岗位,实施轮岗实习。同时,学生在企业培训的时间也从原来的整年实习变成前半年轮岗、后半年跟师傅定岗培训。该校校长茅水虎说:“过去,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只能了解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采用现代学徒制以后,学生可以在前半年的轮岗实习中了解到跟专业相关多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给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打下了宽基础。”

    双导师制

    教师奠定扎实教学基础

    为了保证学生实习培训的质量,德清县职业中专组织专业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进行跟踪管理,实行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制,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实习。

    杨伟礼是该校烹饪专业的骨干教师,实施现代学徒制以来,他每周都要抽出3天时间待在企业,对于像他一样本身就承担着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来说,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都增加了不少。“学校最初试点现代学徒制时,虽然觉得很新鲜,但也一时不能接受。”但是,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改变了杨伟礼对现代学徒制的看法,现在只要一有空,他就主动跟随学生去企业。杨伟礼坦言:“在企业,受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自己。”

    有一次,杨伟礼跟随2010级烹饪专业学生到新国贸大酒店厨房实习,发现酒店对“打荷”这一环节非常重视,不仅设立了专门的工种和岗位,而且要求每位制作热菜的大厨至少要在“打荷”岗位锻炼两个月,“打荷”其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全能选手”,往往扮演着桥梁角色。这让杨伟礼注意到企业实际操作和学校理论教学之间的差距——学校在教授烹饪专业课时忽略了“打荷”的重要性,往往是一笔带过。回到学校后,杨伟礼立即调整“打荷”在课程中的比重,并在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一道料理,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对实际岗位有了初步的了解。

    像杨伟礼这样学以致用的例子在该校还有很多。有位教师在去企业时发现,由于煮法不同,有些菜煮熟后放置时间一长就会“变味”,因此大厨们非常重视客人吃到第一口菜时的口感,很多菜在客人未入座时是不提前煮好的,这位教师立即把这一“知识点”用到教学中。

    “这是我们在教材中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细节,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种进步。”茅水虎认为,在现代学徒制中创新双导师制,给教师带来了接触行业第一手信息的机会,无疑为“反哺”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星火燎原

    一校试点经验十校推广

    在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学生集学徒和学生双重身份为一体,促使企业也从用人角色变为育人角色。为确保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行,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2012年7月,德清县县政府专门配套出台《德清县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学徒制及校企合作其他项目的研究,由政府和学校“出资”向企业“购买”相关岗位,并按照学徒岗位数量、性质向承担学徒培养并经考核合格的实习单位进行补助。

    “有了制度保障,才有学校现代学徒制风生水起的现在。”茅水虎颇为感慨。他说,以考核为例,为让现代学徒制落到实处,该办法规定学生在结束半年的轮岗实习后需要通过第三方的考核,才有可能获得留在企业的机会。第三方考核组由教育部门分管职业教育的领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技能鉴定人员、企业的专家和中层以上领导组成。如此一来,就实现了企业、社会和学校三方参与“现代学徒”培养的目标。

    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带来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变革:一是实习计划从学校一方制定变成校企共同制定,探索建立了岗位技能达标和轮岗培训制度;二是实习导师从企业师傅一人变成师傅和教师双导师,实现了校企共同培育人才的目标;三是实习考核从学校自主考核变成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考核,建立了有效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四是从一家企业合作变成了1+N家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即当企业资源有限、未能提供该专业的全部岗位时,以一家企业为主,联合若干家企业分别完成各个岗位的实习任务,这就意味着,一名学生在学徒期间,会在不同的企业接受针对性的轮岗培训。

    王美丽认为,在现代学徒制中创新“1+N”模式,不仅使企业提早介入学生培养工作,而且架起学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分散了风险,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让职业教育更具社会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就像是多米诺骨牌的“首牌”,德清县职业中专现代学徒制的试行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极佳的借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代学徒制目前已在湖州地区十所中等职业学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烹饪、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五个专业开展试点,这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开启湖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