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历史反思须深植学校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月27日,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纪念性研讨会,会上发布了一份题为《犹太人大屠杀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教材与教学大纲的全球盘点》的研究报告。对报告进行解读,能够给世人以启迪—— 

    ■俞可

    1月27日是联合国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受害者国际纪念日,也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日。今年的这一天,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纪念性研讨会,会上发布了一份题为《犹太人大屠杀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教材与教学大纲的全球盘点》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虽全球半数国家把犹太人大屠杀纳入教学大纲,至于这个主题如何体现于教材与课堂,却颇为混乱,乏善可陈。

    主题模糊,叙事随意

    学校如何在教学中应对犹太人大屠杀?全球哪些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把这个话题纳入教学大纲?学校教育中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叙述与探讨是否多视角、全方位并客观公正?被置于何种关联?是否存在国别或地域差异?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通过对全球125个国家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展开文本分析,并重点比较26个代表性国家的教材,德国莱布尼兹基金会埃克特国际教材研究所自2012年以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研究发现,一旦把犹太人大屠杀视作教学内容,叙述视角、史料取舍、隐喻的使用以及在叙述中多大程度上能为当事人设身处地着想,在各国就千差万别。

    就话题的教学定位而言,犹太人大屠杀或被归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或被融于种族屠杀,或结合人权主题,但大多数西方国家予以重视,在教材中设置独立章节。在中东国家,犹太人大屠杀要么在教学中循迹匿影,要么叙述得讳莫如深。印度的教科书作者往往与右翼势力为伍,他们竟然歌颂纳粹“坚忍不拔的民族理念”,只字不提犹太人大屠杀。

    叙事模式缺乏一种“充满世界主义情怀的记忆文化”,更多则是随心所欲式叙事。譬如,阿尔巴尼亚教材只是在讲述“1914年至1945年的动荡时代”中提及犹太人大屠杀,且随后把话题引向阿尔巴尼亚民众当初如何救助落难的犹太人。又譬如,卢旺达教材中仅零星出现犹太人大屠杀的内容,且作为与当地种族屠杀的对照。再譬如,墨西哥2013年教学大纲在“新技术在战争中运用的后果”和“蔑视人权”的话题中,对犹太人大屠杀蜻蜓点水。

    广度有余,严谨不足

    德国教材虽然为犹太人大屠杀独立设章,但缺乏严谨。譬如在教材《文物·历史(第九册)》中,对于1938年11月9日的“水晶之夜”(大规模迫害犹太人运动)只是轻描淡写地叙述有人“失去生命”。在史实上,德国教材也千疮百孔。譬如,教材说,犹太人在“水晶之夜”后即被剥夺国籍,事实上,德国帝国民法的相关条例1941年才得以实施。概念混淆层出不穷,如把现代概念“特遣队”与“特种部队”用于当时。还有,德国历史教材《那个时代(第四册)》中的“种族屠杀”一章以这句话开篇:“希特勒清除犹太人的意图早在1939年1月30日便已显现。”报告认为,如此表述,罪责便过于个人化,似乎希特勒独自一人背负这个千古之恶。这本教材中的一个标题“民众遭受诱骗”亦破绽百出。

    当然,德国教材存在的仅为技术性偏失,绝非教材作者与出版社蓄意为之。毋庸置疑,纳粹与犹太人大屠杀的话题从未像今天这样在德国课堂受到重视。就全球比较而言,德国教材拥有“近乎无与伦比的广度与多样性”,其最大欠缺体现在3个方面:一味追求广度与多样性,技术性偏失便在所难免;无法及时接纳史学最新研究成果;常常以道德呼吁来替代历史释义。

    反思大年,教育担纲

    该研究报告为各国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课程决策建言献策,如强化历史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历史学家作品的基础上补充原始文献和当事人的陈述以及地域视角。教材虽为国家意志之体现,但该研究报告绝非刻意寻求全球划一的课程与教学标准,而是力图确保一种“可行并适切的”历史叙述形式。

    这份研究报告的出台恰逢其时,因为今年堪称为欧洲反思战争的大年,一系列纪念节点贯穿全年:“一战”爆发百年、德国纳粹发动“二战”75周年、盟军诺曼底登陆70周年、“两德”分裂65周年、“冷战”终结25周年……德国无疑是这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第一焦点。今年1月15日,德国各联邦州文教部部长联席会议(德国基础教育最高决策机构)主席吕曼在履新仪式上表示,联席会议把2014年的工作重点首先放在推进中小学的记忆文化上,并即将出台决议。这位绿党政要还会亲自带领德国中小学生拜谒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通过校外学习场所把记忆文化更多地渗透到青年人的意识之中。”

    记忆是一种代际传承,在现代社会,代际传承的一大基石为师生传授。欧洲能够沉浸于千载难逢的祥和,正是鉴于记忆文化在德国中小学校遍地开花。受德国《明星》周刊委托,德国最大的民意调查机构福萨(Forsa)1月上旬就“一战”百年展开抽样电话访谈。仅8%的德国民众认为类似的人类灾难会在欧洲大陆重演,77%的14岁至29岁德国青年人希望更多获知“一战”的起因与后果。这无疑既是学校教育的成就,亦为学校教育的动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