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志愿者情暖麻风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红伟 亚萌

    这是一场大凉山离别前的学生汇报演出:曾羞于跳舞的学生翩然如蝶;曾不敢开口唱歌的学生声音洪亮;曾握着破旧铅笔头写字歪歪扭扭的学生用志愿者带来的黑色水笔写出娟秀正楷;曾动作凌乱无序的学生紧跟音乐节奏展示着武术。

    6名志愿者,4个月的时间,郑州师范学院的支教队员们用心血、激情和汗水温暖了这个麻风病村的每一个孩子。

    去年9月初,郑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发出公告,面向社会招募支教志愿者,奔赴四川越西县大营盘村展开为期4个月的支教活动。经广泛动员和严格筛选,郑州师范学院6名志愿者全部入选,形成了以初等教育学院副书记张景川为领队,外国语学院教师王晋、体育学院孙仰帅、音乐学院田亚格、初等教育学院刘慧、杜岳鑫为队员的支教志愿者队伍。

    1986年,越西县大营盘村建起了专供麻风病康复人员子女上学的第一所特殊学校——大营盘村小学。由于大营盘村小学教育资源匮乏,志愿者往往一人要干几人的活儿。体音美及书法课程给孩子们带来极大乐趣,担任这些课程的教师面对的学生从学前班直至六年级,年纪最小的杜岳鑫还同时担任着美术和书法教师。从早上起床开始投入学生宿舍工作,到各个年级的备课、上课,再到维护学生就餐秩序,最后安排学生就寝,紧张的工作节奏甚至让人没时间想家。去年11月中旬,领队张景川因操劳过度引发高血压重度眩晕被送往医院,在他的坚持下,队员只能在没课的时间前往陪护。直到平安出院,队员们没有耽误一节课。

    大营盘村不少学生并不是本地人,外地人中以盐源县为主,经济能力有限加上交通不便,孩子们每年只能在寒暑假分别回一次家,每次回家以步行为主,如果顺利的话也需要3天。

    纵然像候鸟一样来回迁徙,在学校的时光对孩子们来讲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因为他们在这所学校读至初中毕业就意味着辍学了。和能上学的他们相比,“麻风病”这三个字困缚着当地其他孩子的双脚,他们有的永远停留在了发芽的地方,复制上辈的生存方式,或者被“风”吹倒;有的走得吃力而专心,回头却无情地发现并没有走多远。

    这样的日子,无论是4名吃穿不愁的90后支教者,还是少年时期曾吃过苦的张景川和王晋,都面临着挑战。4个月的时间在艰苦而繁忙中一晃而过,2014年1月12日,归期已至,大营盘下起了鹅毛大雪,学生都已离校。望着空荡荡的校园,张景川站在漆黑的雪夜中落下了热泪——听说,盐源县那几个孩子要辍学了。

    一切为了孩子,自从他们来到大营盘,关爱从未断过。关注支教动态的郑州市委宣传部和郑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向学校捐赠了价值1万多元的消毒柜、饮水机,直接提高了学生们的卫生条件。中南财大90级尤健组织同学为大营盘学校捐款购置价值1.1万元的佳文CN326型一体机、价值1万多元的儿童读物、价值3800元的联想笔记本电脑。郑州市花卉市场董事长陈新有为学校捐赠500平方米价值两万元的四季花草种子……

    这是一场爱心接力赛,传递的是对凉山孩子的温情呵护与美好期愿。如今,支教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爱却仍在蔓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