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孩子又回来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约通讯员 黄国臣 黄曙光 季子军

    李校长的幸福烦恼

    “李校长,您就让我们的孩子回来上六年级吧!”“李校长,我们真的想就在这里继续读完小学……”2013年6月30日,面对刚参加完期末考试五年级学生及前来学校接学生的家长近六十人齐声请求,湖北省监利县分盐镇古墩村小学校长李正模既感动又为难。

    5年前,位于该县分盐、福田两镇交界的古墩村小学陷入低谷,在校学生仅30余人,教师3名,教学班级3个。随后几年,学校作为一个农村教学点,只开设了低年级3个教学班,学生也一直在30人左右徘徊。

    “按照出生人口,村里每年应该会有二三十人入学。”校长李正模告诉笔者,“主要原因是学校办学条件太差,教师也不稳定,家长把孩子都送到外村和城镇的学校读书去了。”

    李正模在村小教了很多年书,面对一些空教室,他也很无奈。作为校长,他每天都在想办法。

    一张10万元的汇款单

    2011年春节,上海新时代证券公司总经理卢圣红回乡,与担任村小教师的“发小”卢德军闲聊,得知他工资仅600余元时,当即表示,愿意捐资提高村小教师的工资待遇。

    “我个人待遇你就不考虑了。如果可能,你就捐资帮助我们把村小教学楼改造一下吧。”卢老师表示。

    刚放暑假,卢圣红就将10万元捐款汇给自己的母校。老师们放弃家里的事务,一齐动手,利用暑期将教学楼维修改造得焕然一新,校门建起来了,旗台装起来了,门窗维修了,楼顶翻新了。到秋季开学,不少在外地读书的孩子纷纷转回就读,升入四年级的学生也不再到外地就读。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曾经的代课教师又重回讲台。

    学校有了新篮球场

    2013年初,酷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家长王为民在接送小孩上学时,看到放置在校园一角的篮球架、乒乓球台,感觉十分可惜。在了解因为泥土场地无法安装的情况后,他决定帮助学校出面筹资建设篮球场。他赶赴福州,找到自己儿时的同窗——福州银山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庐平,邀请他回母校看看。

    4月,王庐平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没进家门,首先进了古墩小学的校门。参观母校后,他当场表态捐款10万元,并委托王为民代表自己,购买相关设备,为学校修建篮球场,改造校容校貌。

    9月开学时,古墩小学再换新容颜。

    基金会成立了

    看到在外古墩人纷纷捐资助学,村里年逾古稀的老书记卢圣银、老党员彭圣珍也行动起来,号召村里百姓为学校捐款,每年捐款近2万元,帮助提高教师工资。与此同时,卢圣红决定,捐资1万元设立奖励基金会,每年奖励优秀师生。王庐平又捐款1万元,弥补校容校貌改造经费的不足。

    各种尊师重教的行动,让全校师生的干劲更足了,王为方老师利用学校仅有的一台电脑上网自学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通过培训学生骨干,从去年秋季开学起,全体学生每天准时做广播体操,每周准时举行升旗仪式。学校还按照该县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开设经典诵读课程,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在2013年该镇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中,该校学生李娜以背诵126首经典诗歌荣获全镇第一!

    还没有消除的困惑

    在县、镇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该村各界的共同努力,目前该校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80人,班级涵盖学前班和小学1-6年级。过去的教学点已经升级为完全小学,学生就近入学成为现实。这使李校长和他的老师们深受鼓舞。

    然而,据笔者了解,古墩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加之条件限制,公办教师难进难留,该校9位教师中还没有一名公办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的村小谁来建?村里的孩子谁来教?这是李校长依然困惑的问题,他希望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早一点谋划,农村校舍改造不能总依靠社会各界捐助,农村学校教学不能总依靠代课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