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妙解青年教师住房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复旦一青年教师带小孩在尚景园小区内玩耍,背后是复旦第一期整体租赁的9栋公租房中的一栋。刘畅 摄

    复旦大学与上海市教委、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多方协调,创新形成“学校整体租赁、教师申请租住、政府学校补贴”的高校人才住房保障机制。

    ■本报记者 宋伟涛

    “2011年我和女朋友筹备结婚,她的家人看到我住在单身宿舍,皱起了眉头,三番五次要我买房,我当时哪有这个能力呀!”讲起3年前的窘境,复旦大学青年教师黎春仁现在还记忆犹新。面对上海日益高涨的房价,像黎春仁这样的青年教师只能望“房”兴叹。

    眼下,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收入不高,他们的住房成了让很多高校领导头疼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青年教师住房存在困难,要主动协调学校与当地政府、社会,因地制宜,努力加以解决”。

    如何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复旦大学充分利用上海市保障房政策,通过整体租赁建公租房社区,巧妙地解决了青年教师住房难题。

    优秀人才入校卡在住房上

    从2002年开始,复旦通过改造筒子楼及购买、租借等多种途径,筹措了一部分集体宿舍和少量的成套教师公寓,租赁给年轻的教职员工,与此同时,通过住房货币化补贴给予青年教职工经济支持。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

    “但是,近年来新教师和引进人才普遍学历高、年龄大,大部分教师进校时就已成家,而学校的房源却非常紧张。”复旦大学总务处住房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涵超说。同时,由于近处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在学校公寓过渡几年后,有些青年教师仍然买不起房,增加了教师公寓周转的难度。

    住房难让很多优秀人才望而生畏,成为学校发展的新阻碍。“有时候我们要引进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前期各种工作都已经沟通好了,但最后还是卡在住房上了。”2011年年底,复旦大学在全校开展“深入基层大走访大调研”,在调研中很多院系负责人跟学校反映,住房问题成为学校引进优秀人才的阻碍。

    一方面年轻人才“无房可住”,另一方面却面临有房难分的现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上海市于2011年年底推出的首批两个市统筹公租房项目申请日期一再延长,各区受理公租房申请总量仅约2000户,相对5100套供应房源而言,实际签约率更低。新建成的公租房如何分配成为上海市政府面临的新问题。

    “由于地段不好,出门缺乏直接的公交工具,商业配套不足,购物和生活上有困难。同时,门槛太严、租金过高,导致公租房出现了‘热建不热租’、‘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杰说。

    整体租赁破解住房难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住房的刚性需求与上海市积极探索住房保障相关制度的努力不谋而合。复旦大学与上海市教委、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多方协调,创新形成“学校整体租赁、教师申请租住、政府学校补贴”的高校人才住房保障机制。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允许我们整体租赁公租房,切实改善了民生,也起到了集聚人才的作用。”

    2011年12月,上海市首批公租房正式发布,分别是位于徐汇区的华泾馨宁公寓和位于杨浦区的新江湾尚景园。其中尚景园与复旦大学新江湾校区仅一墙之隔,对于复旦来说具有极大的地理优越性。不久,复旦大学总务处住房办就开始为全校青年教师办理公租房的集中申请工作。两个月后,首批申请审核结果出来,有37人通过审核,黎春仁也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将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会承载大量的理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科研任务和研究生教学任务,教师对住房的需求量会比较大,所以我们提早谋篇布局,就把尚景园租赁下来,有点抢占先机的意思,不想错过这个发展机会。”杨玉良说。为此,2012年5月,学校确定了首批整体租赁600套尚景园公租房的战略决策。

    经过调研,学校公布了在编教职工申请尚景园公租房的条件:申请人需符合上海市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或者满足学历为博士或职称为副教授以上,未享受过福利分房且在上海市区无自有住房的条件。在租金方面,学校确定入住教师最多可在6年内享受公租房租金50%的优惠政策。

    然而,这项好政策在启动之初,一些教师出现了观望和疑虑的情绪,“其中,最大的阻碍还在于教师观念没有转变,很多教师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他们更愿意住学校的房子。”学校副校长许征告诉记者,面对教师的观望和疑虑,学校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校内补贴和延长租住时限的政策杠杆,通过不断完善周围的设施配套来打消教师们的疑虑,“面对很多已经成家和即将成家的年轻教师,学校并没有甩包袱,而是下力气来给教师解除后顾之忧。”

    黎春仁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我租的两室一厅一个月房租是2690元,学校补贴一半,自己只需要交1345元就可以了,相比于租周围其他的房子便宜了两三千元,光这一项就帮我省了很大一部分开销。”再加上交通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公租房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现在很多教师已经开始排队了。”黎春仁庆幸自己申请得早。

    把好事情做到教师心坎上

    “刚开始入住时,小区周围设施不健全,吃饭都找不到饭馆,交通也不方便,导致入住率不高。”黎春仁经历了尚景园刚开始时的落寞。在青年教师陆续入住尚景园后,大家反映最多的就是交通问题,这也是上海几处公租房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和校长杨玉良到尚景园考察,与已入住的青年教师进行深入交流。考察过后,学校简化申请手续,只要教师材料齐全即可随时选房。学校还多次向上海市和杨浦区呼吁,希望尽快将交通配套到位。2012年10月,上海市首条为公租房配套的公交线路1218路在新江湾城开通,从尚景园到地铁10号线新江湾城站用时缩短到15分钟左右。

    为了方便教师上课,学校也对江湾校区往返邯郸校区的班车进行了调整,除了部分车次改用载客量更高的公交巴士,校区间班车也从每天来回10个班次增加到每天来回18个班次,极大缓解了居住在尚景园青年教师的出行困难。校车的调整还考虑到了青年教师子女上学问题,增加了早高峰班次,7点半到8点之间从新江湾校区密集发出3个班次,并且在靠近尚景园的5号校门设立了候车点。

    2013年8月,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尚景园菜市场开业,有效缓解了尚景园公租房小区及附近居民“买菜难”的问题。一家老小都住在尚景园的陈老师说:“现在买菜终于不用再跑那么远了,老人家出门买菜连马路都不用过,我就更放心了。”

    随着复旦大学各校区的整体规划出台,教师公寓也开始进行腾挪工作,到2013年下半年,短短一年时间,首批租赁的600套尚景园公租房已经全部住满。为了更好地配合校区规划工作,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2013年底复旦大学又整体租赁了第二批尚景园公租房。

    “我们正在积极与杨浦区、宝山区沟通,争取尽快在周边开设新的小学和幼儿园乃至其他一些生活设施。这么做,不仅对学校师生有利,也会带动周边居民小区的发展,长远考虑,可能5年、10年后,新江湾地区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居住区。”杨玉良对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

    黎春仁对现在的情况非常满意,他告诉记者:“我现在住的是68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房间内配备了热水器、空调、煤气灶等日常用品,基本上可以拎包入住,女朋友家人来看过后就不再说什么了,我们也于2012年完成了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

解决青年教师房难的有益尝试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朱之文

    随着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拥有博士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人才到校工作。要吸引人才,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外,还需要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做保障。但是,目前学校大部分青年教师住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难问题,我们深入研究上海市政府的公租房政策,多方争取资源,与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上海市教委一道,以改革的思路,通过“学校整体租赁、教师申请租住、政府学校补贴”的方式,初步走出了一条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困难的道路。

    为了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的座谈交流、信息公示,把政策向青年教师讲清楚,请青年教师把各种顾虑和困难向学校说明白。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多次调整校车时刻表,为青年教师子女入学入托提供帮助,花大力气解决公租房周边购物不便和环境秩序问题,耐心细致完善各类出行、生活配套,尽心尽力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

    我们的体会是,通过这样的办法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学校留住了人才,教师缓解了困难,政府落实了保障房政策,社区周边社会文化事业得到了发展,各方实现了多赢,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