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学业压力 改善心理适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策建议

    推进课程改革,建立舒解渠道

    1.落实好国家课标

    高一新生的压力来源主要还是学习成绩,虽然高中学生渐渐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应该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学习,能做到在学习方面比以前更加自觉也更加努力,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社会往往有意无意地给高中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首先是高考的压力,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普遍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其次是学校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些学校、教师拿成绩当政绩、业绩,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难度、强化训练频次等手段成了常规武器,这正是很多学生不堪重负的根本原因。

    应当正视高中新生“担心成绩越来越差”的强大心理重负现象,应当不断探讨如何制止这种可怕的压力扩张蔓延,应当大力研究逐步合理地释放这种压力的有效途径。为此,高中阶段教育要把握好三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一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二是执行好国家课标,做到教学内容不超、教学进度不超、教学难度不超;三是探究科学发展策略,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来提升学习能力。

    2.加强对学校教育的规范督导

    牢牢地抓住提高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关键点,积极引领高中段学校开展学况和教情的研究,搭建各种平台推进必修课程校本化,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选修课程体系。

    根据“把牢课程、课标关,指导学校教学不超纲、不脱范”的要求,各普通高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科学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进度,严格做到控制周课时,确保选修课程课时比例,努力使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各普通高中要大力开展学况和教情的研究,积极探讨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来构建生本课堂、实施分层教学、设计弹性作业的策略,努力促成国家课程校本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为有效促进新一届高一新生的“始业教育”,要求各校做到:有的放矢,延长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时间;要对症下药,走出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误区,摒弃简单化的“大一统”形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要多管齐下,提高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效能,从“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准”、“落实新课程措施,改善引力工程”、“倡导师生互动,构建和谐校园”及“开展适应期教育,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这四个方面共同着手,提高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效能。

    3.推进个性化选修课程的实施

    遵照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的若干意见,要求选修课程建设做到: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必须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科的专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第二,选修课要有科学性、时代性,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第三,选修课程要多样化、特色化,学校要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发挥自身教育教学优势,开发建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体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独特性及差异性,培育学校课程特色;第四,选修课程要有层次性、梯度性,要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个性学生的选课需求。

    要求各校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学校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加强选修课程开发,建立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要充分挖掘开设选修课程的潜力,开足开全四类选修课,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超过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人生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制定个人修习计划。学校要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生选课指导中心和课程评审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建立选修课程配套管理制度,加强选课走班管理。

    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一步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涵,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水平;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彰显“欣赏经典、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这一主题,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添砖加瓦。

    为推动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市域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发和开设,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通过听课、交流、专家报告、教育论坛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校重视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有学科群建设理念,避免选修课程碎片化;重视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建设;加强合作开发;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在现有开发的基础上让选修课课程化;重视健全选修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

    高扬“适合的才是合适的”教育理念,认真落实生本思想,关注一生发展,进一步促成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向相结合,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是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4.启动全面家访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性,应当把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构筑优良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作为普通高中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全面启动“千名教师访万家”家访活动。实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带队,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做好走访记录”的工作机制,要努力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两个百分之百”,普通高中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100%参与家访活动,对全市100%的学生进行家访;二是坚持将家访和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相结合。

    5.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组”工作制度,下设校园危机干预(包括校园危机预警)小组、校园适应指导小组(包括生活、学习、人际、环境等适应的指导与问题咨询)、心理辅导课研发小组、抑郁(焦虑)症咨询小组、亲子关系辅导小组、考前(考试焦虑)辅导小组(主要面向中学)、青春期问题咨询小组等。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建设维护网站,开展课题研究,整理搜集案例等,培养一批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

    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相结合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修。同时,通过实践和课题研究,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班主任工作提供模本和思路,促进班主任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建设好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县市区要全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二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辅导能力,加强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配备、教师心理辅导专业课培训、骨干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培训;三是加强研究探索,寻找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学生层面要做到“三结合”,即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全体与部分结合、知识辅导与活动培养结合;各校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拓展咨询渠道,关注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干预和对教师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