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校外补课还需下猛药
■姚跃林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北京一七一中学多名学生,周末到距学校一公里外的奥星培训学校补课。吊诡的是,该培训学校不仅班级设置与北京一七一中学相似,参与培训的教师也是北京一七一中学的“原班人马”,且多为骨干教师。“奥星班”似乎是北京一七一中学同类班级的周末拷贝版。
类似这样的情形在其他地方也经常出现。这说明相关学校和教师非常清楚教育部“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严禁公办学校及教师参与有偿补课”的禁令,还说明落实“禁补令”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何有禁不止?笔者以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相关当事人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作怪。
对培训学校来说,将目光盯住公办学校在职教师进而锁定部分生源,是其戒不掉的“瘾”,商人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教师缘何补课成“瘾”?牟利只是原因之一。如果单纯为了牟利,对一些教师来说,单干可能获利更丰。然而,到培训学校给自己的学生补课,作为教师,道德上的愧疚感冲淡了。既给自己的学生补了课,又规避了部分风险,同时得到了可观的报酬,是一举几得的事,何乐而不为?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一些教师骨子里也迷信补课,觉得补总比不补强;别人补,我不补就吃亏;与其让滥竽充数者补,还不如亲自出马。所以,对教师来说,只要诱惑足够,“补课瘾”自然就上来了。
学校也有“补课瘾”,根子在应试教育作祟。如果只要升学率,只看眼前利益,罔顾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补课确非一概无用。既然校内有组织的集体补课无法进行,与培训学校“合谋”则不失为万全之策。某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本有升学率崇拜之心,又有管不胜管之烦,索性来个“民不举,官不究”,出了纰漏再来收拾不迟。
家长何尝无“瘾”?不少家长既不能坦然接受孩子学业成绩落后的事实,自己又没有能力辅导孩子,觉得还是把孩子送到培训班,让老师管最妥当。即便有少数家长真心反对给孩子补课的,但遇到周围孩子都在补课的情况,能真正“淡定”的家长又有几个?至于孩子,在一种“诱惑”和三重“压迫”之下,他们的健康和快乐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事情。
有“瘾”就得治!戒除“补课瘾”首先要教育主管部门治。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对所属学校的监管,要接受和积极回应社会监督。学校和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尊重规律,科学从教,真心与学生同行,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负责。如果学校、教师与培训机构相互勾结,暗示、鼓励、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甚至涉嫌设计、胁迫学生参与补课,这不仅有违师德,更违反了有关法规。将灵魂“卖”给了商人,还有何颜面教书育人?
总之,治理“补课瘾”这类顽疾,只要依法对症下药,特别是不留情面地下猛药,长此以往,定能药到病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