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时代如何迎接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此举被一些教育界人士看作是“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时代正悄然来临”。面对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命题,在各种研讨会、座谈会乃至私下场合,不少普通本科高校的校长们都在交流探讨同一个话题——如何迎接应用技术大学时代的到来?
■本报记者 董少校
“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顺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既是全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共同使命与挑战,也是学校再上台阶的必然选择。”说起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上海建桥学院院长潘迎捷语气坚决。
今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此举被一些教育界人士看作是“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时代正悄然来临”。
面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命题,有的学校顺势出击,谋划改革新举措;有的学校犹疑徘徊,打算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在各种研讨会、座谈会乃至私下场合,不少普通本科高校的校长们都在交流探讨同一个话题——如何迎接应用技术大学时代的到来?
要不要转?
主动转型谋求突破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2013年6月,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完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联盟成员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首批35所高校加入,位于上海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和上海杉达学院皆为联盟理事单位。
2013年11月,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显示,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2011年的初次就业率仅为75.8%,为三类高校中最低,1999年以来新设的本科院校尤其低。
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有1055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数量最多、招生规模最大、人才培养最多,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力。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陷入发展困境,如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等,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应用技术大学是国家竞争力的助推器,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叶银忠说。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夏建国认为,大力推动应用技术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不管是电机学院探索技术本科的办学实践,还是我本人进行技术本科的学术研究,都已有10年历史。引导更多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符合时代前进的潮流。”夏建国说。
立足应用技术类大学发展的高校在上海还有很多,它们面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重重诱惑,不为所动,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俞涛介绍,该校坚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建立起立交贯通体系,保有一定规模高职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有特色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不同办学类型在校内对接。俞涛认为,尽管提法不同,上海二工大的办学实践与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在精神本质上完全一致。
院系调整是上海二工大转型发展的重头戏。机械学院、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以往相对独立,横向联系不多。学校围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形态布局,谋划对3所学院进行整合,把原本分散的先进制造、信息测控、智能系统等捏成一个整体,推动学科交叉,培养先进制造业高端人才,新方案即将出台。
拥有13年办学历史和9年本科教学积累的上海建桥学院,曾有办学定位不太明晰的时期,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过程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问题等。面对困境,学院召开决策咨询委员会会议,组织各层面研讨会,不仅明确了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发展方向,而且绘就了线路图——让没有前途的专业自然淘汰,让不适应新要求的教职工自行转岗,确立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
怎么转?
立足应用增强内功
转型发展需要顶层设计。上海市教委一位负责人提出,当前,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存在断层现象,两头的高职教育、专业硕士按照行业设置,而中间的应用本科以学科为导向。应用本科大学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实现行业导向,与上下层级的职业教育实现对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如何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如何办好应用本科的问题上,上海多所高校进行了多年探索,并结合各校实际,在近期推出一系列新举措。而刚刚明确应用技术大学定位的高校,也找准了改革的切入点,铆足劲儿准备大显身手。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抓住上海推行贯通式培养人才的契机,立足“应用技术”,实施“中职—高职、高职—应用本科、中职—应用本科”等培养方式,与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等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该校还大力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化学工程专业目前有150名在校生,安全工程专业新近获批。
“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完善,实现从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贯通指日可待。”叶银忠说。
潘迎捷认为:“转型不仅仅是调减或增设几个专业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调整,关键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育人目标的调整,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结构、合作办学途径、教育质量评价、教学条件保障等各方面打出改革的组合拳。”
为了破解与地方产业发展脱节的难题,上海建桥学院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院系和专业承担试点任务,率先打开缺口。如新闻传播学院,在上海20多所高校设有新闻传播专业而传统媒体陷入困境的双重挤压下,把“新媒体”作为突破口,一下子冲到最前沿。宝石工艺系设有上海地区唯一招收本科生的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该系与浦东新区宣桥镇“国际珠宝小镇”全面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放大特色优势专业的综合效能。
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上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少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又进入校门,缺乏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
上海电机学院的做法是,新晋教师须具备博士学位,而且须到企业挂职锻炼至少一年。“我们对刚毕业的学术型博士教师进行改造,工学类下企业锻炼两年,人文社科类下去一年,全校192名博士中,已经有150人到企业学习深造。他们成为电机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夏建国说。
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客观上使地方本科院校没有或失去了行业背景,学校科研的整体实力相对薄弱,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导致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够深入,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密切与企业产学合作方面推出了新招。预计到2015年,一个以制造业创意设计为主题的产学合作平台——“七立方”将在该校初步建成,产生效益。“七立方”得名于浦西校区的路牌威海路777号,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开展人才孵化,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供学生开展实验实训或模拟创业。俞涛说:“创意平台的建成将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增进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内涵。”
有何疑虑?
须防分类变成分层
尽管“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已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得到明确,教育部也正逐步采取措施加以鼓励引导,但还是有不少大学举棋不定,为可能存在的遭遇降格、名称不妥等问题感到疑虑。
上海一所老本科大学副校长说:“据我观察,有一批地方高校不太想转,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在公众对于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大学理解狭隘,认为这是低人一等的高等教育。如果学校本身底子厚、社会声望高,可能会觉得转为应用技术大学是遭遇降格,或者自贬身价。”
一些校长和学者提出,应用技术大学与通常的学术性大学是分类关系,绝非前者低后者高的分层关系。
夏建国说:“应用型本科是相对于研究型本科而言的,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研究型本科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则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具有与研究型本科相区别的价值取向、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特点。”
俞涛认为,在理想的教育框架下,职业教育应当是一种类型,这种类型之下分为中职、高职高专、应用本科、工程硕士以至工程博士,就像一般的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一样。
一个不能否认的现象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分层体系尚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评价。高等教育领域有一种风气,就是高职高专想升为本科,应用型大学想变为教学型,乃至继续变为教学研究型、研究型,以求获得更高的社会声誉。专家分析,随着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逐步打通,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将会被扭转过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