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把孩子“塞”进名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李凌 董少校  实习生 赵宇静

    5月,中小学招生季如期而至。这几天,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张女士一直在为即将上小学的儿子选择哪所学校而奔波,她已经考察了海淀区好几所学校,无一例外都是名校。“择校的话,当然要选那些名气大、师资雄厚、有特色的学校。”张女士说。

    张女士的话是当下很多家长心理的真实写照。不过,当大家纷纷把有名气、师资雄厚、办学有特色等作为选择学校的重要标准时,在日前上海市教委等单位举办的第七届新解放教育讲坛上,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及专家,却不约而同地把睡眠时间作为第一标准,“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首先要问的是,能不能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

    保证孩子的睡眠,在选择学校时真的那么重要?在这背后,反映了怎样的教育理念和选择标准?家长到底应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学校?针对家长的困惑,记者进行了采访。

    选择学校,家长看名气、专家看睡眠

    虽然就近入学政策已经开始在各地实施,但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仍然面临着选择难题。

    张女士纠结和焦虑的是到底上哪所学校,“家门口的学校虽然很近,就10分钟路程,但是知名度并不高,师资也很一般,我们还是想让孩子上名校,尽管远点,但师资雄厚,名气更大。不过,到底上哪所学校,我们也很纠结,还要想办法”。

    与张女士不同,家住北京市海淀区京师园附近、在东城区上班的丽萍(化名),感到纠结和焦虑的是,家附近的学校接送方便,但名气不大,户籍所在地东城的学校办学悠久、名气响,却离家太远,孩子跟着一起上下学太辛苦,如何选择?

    学校名气、师资力量、办学特色、学业成绩、离家远近……可供家长选择的“变量”太多,到底应该如何统筹兼顾,什么才是首要标准?

    解放日报最新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择校时考虑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中,76%的家长选择了“学校名气”,40%选择了“师资力量”,65.22%的家长选择了“学校环境”,70%的家长选择了“个性化教育”。由此可见,学校名气还是很多家长选择学校的第一标准。

    回答“择校时学校的升学率是你考虑的重要因素吗”这一问题时,87%的家长选择“是”,13%的家长选择“不是”;回答“哪个因素对孩子成长最为重要”的问题时,62%的家长选择“教师专业和耐心”,15%的家长选择“学校教学安排”,17.4%的家长选择“孩子的天资和勤奋”,还有5.8%的家长选择“家长的辅导教育”。学业成绩和师资力量,也是很多家长择校时的重要参考。

    由此可见,在家长们看来,名声好、设施好、教学质量高、升学率高是选择学校的重要标准。不过,专家们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给出的是另一个答案:选择学校,要看孩子睡眠能否得到保障,要看孩子能否有进步,要从孩子的内在需求出发。

    在第七届新解放教育讲坛上,作主旨发言的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中校长张人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江帆,不约而同地谈到孩子的睡眠,并且把能否保障孩子睡眠作为选择学校的第一标准。

    张人利提出:“在小学甚至初中,第一主课就是睡觉,没有睡觉就不会有健康。家长在择校时,首先应该问的是,这个学校的学生,睡眠是不是能得到保障?”

    江帆是做了18年儿童睡眠研究的专家,她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睡眠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证。“我们发现,择校以后,孩子起床时间更早,6岁出现了一个非生理性的睡眠时间下降。”江帆表示,当为孩子选择了一个比较远的学校,牺牲了其睡眠时间时,即使学校名气再大、升学率再高,孩子的学业成绩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作为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尹后庆在“如何选择学校”的建议中,第一条也是每天让孩子多睡一小时:“孩子的精力得到保障,心情舒畅,比什么都重要。”

    保障睡眠对选择学校有多重要?

    在讲坛上,一名女士当场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当初,在择校问题上,我和我的先生共同商量之后做出决定:让女儿去一所离家较远但公认为名校的学校。但是,女儿进校以后,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导致每天上午前两节课注意力不是特别集中,效率比较低。如果再这样下去,我担心女儿的成绩会有大幅度下滑。”

    这恰恰印证了睡眠对于选择学校的重要性。江帆表示:“表面上,这位家长给孩子选择了一所好学校,但是由于睡眠无法保障,孩子无法发挥应有的学习状态,很大程度上得不偿失。”

    这位女士所说的情况并非个案,由于择校影响睡眠,进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情况并不鲜见。前不久,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关颖在一项针对1505名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择校生在上下学路上所花时间明显高于就近入学学生:就近入学学生平均为19.82分钟,择校生平均为27.93分钟,特别是城市择校生所花时间更长,达到33.9分钟。

    “由于选择学校无谓地增加了路上的时间,实际上牺牲了孩子的睡眠时间。”关颖表示,“平时平均睡眠时间择校生明显少于就近入学学生:小学就近入学学生为9.09小时,择校生为8.72小时;中学就近入学学生为8.21小时,择校生为8.13小时。”

    关颖还给记者讲述了她在调研中了解到的一个个案:一位母亲花钱托人择校,让女儿上了一所重点中学。由于女儿小学成绩并不理想,母亲还给女儿报了各种课外辅导班,却一直忽略了孩子的睡眠和健康,甚至还在外人面前夸耀:“我闺女不看电视,写作业到很晚,有时候我一觉醒来她还没睡。”直到高三,女儿因为身体透支、过度疲劳,免疫系统出问题,突发急性心肌炎病倒了,在家休学两年,最后也只考上大专,这样的结果让这位母亲后悔不已。

    江帆曾经在上海10个区县,对不同时间睡眠的孩子学习成绩进行过分析。调查发现,由于择校、课业负担重等原因导致睡眠时间少于9个小时的孩子,其注意力、自觉性、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都明显差于睡眠充足的孩子。江帆表示:“孩子睡眠不足,表面上看不出来,嗜睡程度也不是很明显,自己也没有感觉,但实际上缺觉的孩子,大脑皮层很多区域都出现抑制,表现出粗心、反应速度慢等现象。”

    择校导致上下学时间增加,平时少睡点,那周末补回来不就行了吗?江帆用实验数据表明,这也不行。她对三组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第一组平时和周末睡眠都少于9小时,第二组平时和周末都在10小时以上,第三组是平时睡不够,周末补上一两个小时。“本来以为第一组的学习成绩最差,第二组最好。结果出乎意料,学业表现最差的是第三组。这是因为睡眠是有个体差异的,第一组孩子,可能真的睡9个小时就够了,真正缺觉的是第三组,由于睡眠不够,对学业成绩影响最大。”江帆说。

    家住山西省太原市的孔先生,去年在为孩子挑选学校的时候,没有选择太原五中、山西省实验中学等名校,而是选择离家最近的富力城中学,他表示:“现在来看,我们的选择是对的,由于离家近,孩子睡眠充足,很少生病,并且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受到影响,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状态。”

    当“鸡头”还是当“凤尾”,这是个问题

    专家建议,在选择学校时,除了考虑睡眠时间,还应该考虑学校是否适合孩子。

    家长们都在追逐名校,以为名校有更高的升学率,有更多名师,能带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其升入更好的学校。殊不知,名校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在关颖的调查中,就遇到过学生对家长择校不满的情况。一名初中生吐槽:“本来自己学习还不错,可是上了好学校就成了‘兜底儿生”,爸妈又让我参加补习班,挺烦人的。”

    正如这个初中生所想,当“鸡头”还是当“凤尾”,这是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智商和能力达不到名校的平均水平,在名校里学起来就可能会很吃力;如果超过了这所学校的平均水平,就会觉得学有余力。江帆表示:“学生是不是适合这样的学校,需要家长和学生仔细权衡。”

    江帆曾经遇到过一个小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如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就是短期记忆不行。而小学阶段的学习,很多知识都与记忆有关,而且他们的学校也非常强调心算能力。这个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产生很强的挫败感。

    “他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我是一个数学傻瓜’,很没有自信。”江帆表示,“当能力水平跟教育环境不匹配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不自信。当一个孩子没有自信的时候,他对自己的期望值就会下降,就会降低他的努力程度,更要命的是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焦虑,当这种焦虑和降低努力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孩子就会真正出现学业的失败。”

    尹后庆也表示,真正的好学校应该是让孩子能够体会到成功感的学校,“让学生在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学校成功,远比在跟不上节奏的学校多得几分更重要”。

    对此,张人利校长更进一步指出,家长在选择学校时,的确要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但是,仅仅关注学业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与学业成绩有关的其他方面,关注学业成绩的变化和提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