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分析不能搞半拉子工程
简单依据蓝皮书所披露的寥寥数个指标值,就推断出校内官员获奖过多的结论,有些武断了。
■顾骏
近日,2014年广东教育蓝皮书发布,其中《广东省高校科技人才去“官本位化”研究报告》一文披露的数据显示,广东省高校获得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重大项目中,院(系、所)领导占比高达73.9%,并由此认为,“科研奖项获得者中出现了官员占比偏高等现象”。报告一出,自然引发媒体关注,特别是“官员占有公共资源过多”的结论,更引发出各种关于校内官员凭着占据申报要津而垄断奖项的“理论解释”。
其实,即便承认蓝皮书统计是科学而且全面的,仅凭校内领导占比过高这一项指标值,仍不足以判断他们是否靠行政地位垄断资源。因为目前中国高校普遍相信有学术地位的研究者才有资格领导院、系、所,所以在全国各地的高校里,学者的学术地位和行政地位具有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真要严肃探讨校内官员是否占有过多奖项,也必须先对已有的统计数据进行细分,然后作不同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比如,校内领导的学术地位与获奖概率的相关性到底如何,如果最后数据显示,获奖同行政地位的相关度超过同学术地位的相关度,并且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那才能确认校内官员的行政地位同获得奖项存在关联度。即便如此,到底是否凭借行政垄断才获得奖项,仍有进一步证明的必要。
我在这里不怕摘抄“统计学概论”,不是出于对统计技术的个人喜好,而是为了表达一点:既然蓝皮书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证明校内领导获得奖项过多的观点,那为了保证论据的科学性,就必须充分满足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论和相应的技术要求。否则,因为简单依据蓝皮书所披露的寥寥数个指标值,就推断出校内官员获奖过多的结论,有些武断了。
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眼里,中国人最缺少的就是“数字概念”,做事情很难达到精确程度。如今这个毛病好像突然被“根除”了,今天中国媒体上到处可以看到用统计数字说话的论证方式。可遗憾的是,国人的“用数字说话”往往存在着内伤,那就是形同邯郸学步的“半拉子工程”。统计分析属于定量研究的范畴,但要让数字精确反映事物,先得准确界定事物,不能在概念的属性上出现混乱。就蓝皮书而言,既要分析行政领导获奖比例,那就必须将领导可能具有多个身份相互剥离,才能比较出同样学术地位不突出的行政领导和普通教授,获奖比例是否不同,以及同样学术地位突出的行政领导和普通教授,获奖比例是否不同。如果两相对比得出的结果不但本身差异明显,且彼此明显接近,才有可能最后证明行政地位是否影响了个人获奖。要做就做到位,否则,把统计分析的旗帜打得再高,也说明不了任何东西。
坦率地说,许多人会在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时搞“半拉子工程”,未必真的不懂统计分析的要领,只是为了获得某种耸人听闻的效果,就置科学方法的要求于脑后了。引发公众关注乃至反感,最后带来阅读量或点击率,恐怕也是个别研究机构、媒体和评论员的私心所在。
问题在于,如此策略一旦被广泛采用,严肃的讨论难免被情绪宣泄所取代,不要说研究问题,就是冷静下来思考都成了稀罕。笔者无意否定存在校内官员获奖过多的可能性。政府掌握那么多资源,各级官员拥有那么大的权力,同时又面对那么大的诱惑,要说没有人动用行政资源来获取名利,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何必再绕着圈子来证明校内官员获奖过多?也许作者或评论员是为了表现自己“论而有据且精准到位”,但只要未能将科学进行到底,最后即使道出的是实情,也会有违本意而贻笑大方。(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