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资源观培育优质校值得点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穿越资源边界,把教育的触角伸向社会,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以此大规模地扩大优质资源供给,这种教育改革思路值得称赞。

    ■董城

    日前,首都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正式启动。从今年9月1日起,来自北京20所高校以及国家大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北京京剧院、中国合唱协会、中国音协管乐学会、驻京部队等社会力量将参与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140余所普通小学的艺术教育

    此次与北京市140所小学结对的29个单位,既有部属、市属综合类及专业类高校,也有国家级艺术院团、国家级行业协会,还有领军业界的体育俱乐部、艺术名师工作室等,凸显一流、高端、多样化。从对口合作的方式看,采用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方式。北京市级财政按照实际需求拨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区县根据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负责专用教室和活动场所的设施改造,以及体育、艺术教学和社团活动所需的专用设备。这体现了北京市在教育发展方向上的“新资源观”,标志着北京市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迈出了里程碑意义的新跨越。

    此前,北京市曾先后启动了“社会大课堂”、“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广泛引进社会的科技教育资源供中小学生使用。此次高校及社会力量对口支持小学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与学校课程的深度融合——直接嫁接于学校主课程中,通过文化建设、学科教学、社团发展、教师培养和科研等五大方面的具体举措,实质性地促进各校体育、美育特色多元化和优质化发展。其核心是:穿越资源边界,把教育的触角伸向社会,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以此大规模地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广泛吸纳教育内外资源,形成育人合力的正能量。这种教育改革思路值得称赞。

    比如,在学校核心领域的教学环节上,根据小学特色发展的不同需要,资源单位将按照体育类、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美术类、传统文化类等设计教学计划,以校本课程为主体,开设几十门体育、艺术相关课程,满足特色发展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参与这项工作的140所小学,并非是以往“择校热”中家长们所热衷的知名重点学校,而全部都是普通小学。正如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所言:“我们想让家长看到,身边的普通学校,同样不乏优质的教育资源。”

    伴随优质资源供给的大规模扩展和深化,普通小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动力将被不断激活,并有效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两三年内,北京一大批新型的体育、美育特色优质校将应运而生。好学校多了,“择校热”或可降温。

    (摘自求是理论网,原载光明日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