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绿色 静待花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缔结姊妹学校

    学生为运动员倾情呐喊

    地理组策划的“图识天下”活动

    高三学生在成人仪式上宣誓

    学生爱心义卖中卖力推介

    交换生军训期间包饺子

    教师踊跃参评五星教师

    学校精心打造文化长廊

    “绿色教育”引申自和谐生态用语,它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个性自由,其本质与核心是“生命关怀”。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一群高中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围坐在美丽的花园中,热烈地讨论一个时事问题。在和煦的阳光下,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或许,对于当下许多高中生来说,这样的场景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然而,这却是我们常州三中一节普通的政治课。

    “让学生亲近自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培养思维能力,是我按照学校绿色课堂理念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执教本课的政治教师温惠红这样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她所说的“绿色课堂”,正是我校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而以“绿色课堂”为核心的“绿色教育”,则是学校执着追求的教育理想。

    自江苏省启动课改以来,学校按照常州市教育部门的部署,积极制定和实施“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三轮。主动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激发了学校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总结一、二轮主动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要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张扬生命活力、提升生命价值。为此,学校提出了“为每一位师生和谐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绿色教育”理想。

    “绿色课堂”构筑成长乐园

    课堂是知识传授与习得的场所,是思维磨砺与能力养成的场所,是情感交流与发育的场所,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这个场所应是生命栖息的绿地。课堂的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决定了师生的生命质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研究“绿色教育”首先从研究“绿色课堂”开始。

    我校自2011年起,开展了“关注学生需求,创生‘绿色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研究。对“绿色课堂”,我们作如下界定:“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有高效且富有生机的学习活动,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有自信、平等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有一个让学生充分而自由、主动而生动、全面而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时空”。我们认为研究“绿色课堂”一定要从研究学生开始,研究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选择更合适的教育策略,寻找更合适的教育契机,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学的有效性是创设“绿色课堂”的核心。围绕“以学定教”的思路,学校在创生“绿色课堂”方面重点做了以下三件大事:

    一是突出对学生的研究。要求全体教师养成倾听学生的习惯,将关注学生需求作为“绿色课堂”的前提。为此,学校制定了教学信息员制度,即各班选择2-3位学习能力中等、能代表班级整体诉求的学生作为教学信息员,教师发展处每周给这些学生发一张表格,要求他们在征求班级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填写本周最好的一堂课、推荐理由以及对老师课堂教学的建议等内容。每周五教师发展处汇总后,会以“好课通知”单和“来自学生的建议”等方式反馈给有关老师。

    教学信息员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让教师确立一种观念,那就是不能以自己教的想法来评价课堂,而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评价。有些教师上课自我感觉很好,可学生好课推荐却没有他,这就逼着教师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意见,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从而达到关注学生需求的目的。

    教学信息员制度让师生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教师更加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形成了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学生觉得自己有了评价课堂的权利,无形中他们会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也更加确信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是开展以学习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绿色课堂”课例研究。开展课例探究系列活动,每周一课,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积淀。在此基础上,引导各教研组寻找“绿色课堂”研究点。如语文组确立了“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有效问题的策略研究”,数学组提出了“学生数学学习行为观察的质性研究”,物理组提出了“对学困生课堂关注的方式与效果评价研究”等。“绿色课堂”研究点将学校课改大方向、教研组专项研究课题和教师的日常工作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了多赢。第一,教师能从学校层面得到有益的指导;第二,教师通过专项研究提高了研究能力,为申报市级或省级课题打下了基础;第三,教师能够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了及时了解各教研组课例研究情况,学校倡导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深入课堂一线,每周至少听1-2节课,每月召开一次课改例会,利用行政办公会时间,每位干部把近期听课的情况进行反馈,并把形成的听评课汇总报告公布在校园网上供教师参考、学习、改进。这项举措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中层干部一般更能精准领悟学校创建“绿色课堂”的意义、内涵、实施途径等,他们在听评课过程中通过与教师沟通,可以更好地将“绿色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及时传递给教师;另一方面,这种形式对干部本身听评课能力也是一种培养,不同的中层干部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启发和学习,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的听评课情况汇总,对推动课堂教学研究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是注重预习学案与课后作业一体化的校本作业设计。基础教育杂志《课程领导》曾推出过年度全球教师关注点排行榜,其中作业的功能排在了第一位,这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度思考。作业是否能显示出它的教学诊断功能、了解学情功能和进一步改进下一轮教学的功能取决于我们对作业的设计。我校从2011年开始,针对三中学生实际,对作业进行了重新架构,把预习学案和课后作业进行一体化设计,将预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纳入课后作业的一部分,促使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这样学生第二天上课就会“有备而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效率。

    三件大事分别从课堂评价、课例研究和作业设计三方面奠定了“绿色课堂”的根基,使课堂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与强大的内驱力。三年来,三中人从感知“绿色课堂”的概念和特征,到模仿名师课、精品课,再到亲身实践磨课,最后总结形成示范课,终于一步步走向了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以关注学生为出发点的“绿色课堂”。“绿色课堂”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学习的场所,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绿色课堂”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低进高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还初步形成了“绿色课堂”的理论架构,仿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建立了“绿色课堂”金字塔。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安全”,课堂要营造一种心理安全,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不会受到来自教师或同伴的嘲讽、责怪和刁难。第二层是“生态”,生态环境必须充满各种有机物,良好的课堂生态则是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营造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和谐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乐学、善学。金字塔的顶层是“自由与个性”,自由并不是散漫,而是学生可以敞开思维去想象,形成个性化思维能力,惠及终身学习和发展。

    “绿色课程”凸显校本特色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理想和育人目标最重要的载体,在创生“绿色课堂”的同时,我们也在孜孜不倦地建设“绿色课程”。同样地,“绿色课程”也以关注学生需求为核心。为推进“绿色课程”建设,学校重点开展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拓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让课程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各教研组积极开展学科特色活动,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载体。如化学学科重视“生活中的化学”,研究“暖宝宝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易拉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学生很感兴趣,动用所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一下子就把书本的知识活化了;生物学科利用数字化实验室,让学生用高科技的数码摄影机、显微镜拍摄细胞,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微观的世界;体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曾先后获得过四项国家荣誉,培养出4名世界冠军和亚洲冠军,22名全国冠军和运动健将,近几年来,在体育选修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篮球”校本课程的开设,女子篮球项目发展迅猛,我校女篮代表常州市参加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获得金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