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幼儿一起“玩”转美术
李华 绘
■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美术。
■孩子们的作画材料除了蜡笔、水彩笔等基本工具外,还可以尝试瓶盖、木珠、积木、蔬菜等丰富、有趣的游戏化废旧材料,幼儿会被材料所吸引,主动地操作材料,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
■儿童创意美术活动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游戏探险”带来的乐趣。
■教师应当视幼儿的作品为一件件艺术大师的作品,用艺术性的手法巧妙地将作品呈现,使作品呈现更具有美感,更加富有情趣,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张国娟
游戏符合幼儿心智发展规律,把游戏运用到教育中,让儿童在享受乐趣,享受天性自由欢畅的同时,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要抓住幼儿的心理,抓住他们的眼球,从题材、材料、创意、过程和作品入手,将游戏和美术教育有效结合,与幼儿一起“玩”转美术。
“玩”题材
幼儿绘画不一定从技能开始,它应是幼儿的一种游戏,是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幼儿喜欢游戏,喜欢沉迷于想象的情景之中,特别是三四岁的幼儿,表现更为明显,爱把自己当成游戏的“主角儿”,爱把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愿意把动物或事物拟人化,让没有生命的物体会说、会笑、会动、会想。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在美术活动题材的选择上注重游戏性。例如: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
如在涂色练习“大扫除”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掌握涂色的技法,我让幼儿来拖地,并引导说:“一定要一点一点都拖到,这样才能露出漂亮的地板来。”对于幼儿在涂色中的空隙,我会提醒孩子:“这儿还有灰尘,快拖干净哦。”幼儿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看到美丽的地板了。”这时,幼儿感受到的是游戏的快乐,而不是涂色练习的枯燥感。在“小飞机和云姐姐的游戏”中,千姿百态的云姐姐与孩子们喜欢的开飞机游戏结合在一起,将孩子们带入创意想象的世界;在“勤劳的蚯蚓”中孩子们扮演小蚯蚓为花籽姐姐松土,尝试用新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在游戏情景中幼儿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对他们来说,美术活动是有趣的体验、快乐的游戏。
“玩”材料
幼儿期的孩子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支配能力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作画材料除了常用的蜡笔、水彩笔等基本工具外,还可以尝试提供瓶盖、木珠、积木、蔬菜等丰富、有趣和新鲜的游戏化废旧材料,幼儿会被材料所吸引,主动地操作材料,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
例如:在“汽车的旅行”活动中,孩子们将汽车开进了颜料盆“加油”,再驶上“公路”,顿时,纸上呈现出一条条彩色的轮胎印,汽车开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了轮胎印。孩子们不停地重复做着“开汽车”的游戏,彩色轮胎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幼儿从一开始的乱线条,到有规则的直线、格子线、圆圈线、螺旋线等的创作,感受到了线条粗细、形式和色彩的变化。又如,“美丽的瓶花”印画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青菜梗、芹菜梗、藕、苦瓜等蔬菜梗,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疑问,迫不及待地想印一印,一探究竟。活动中孩子们的画面表现丰富饱满,瓶花中的花朵或淡或浓、或疏或密、或高或低。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印出的花如此美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这里,游戏与教学融合在一起,幼儿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驰骋。可见提供一些简单易操作、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幼儿会觉得绘画就是“玩”游戏,是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玩”创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儿童创意美术活动就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游戏探险”带来的乐趣。
从奇思妙想入手,激发创意。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具有想象力的话语很容易激发孩子创造性的思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提供发挥想象的内容,唤醒早已存在于孩子们心中的一切经验和知识,让每个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活动“我设计的未来的车”中,孩子们的想法可多啦,太空旅行车、变色龙车、巧克力美味车、上天入地车……经过一番空前热烈的想象和语言描述,孩子们进入了紧张的创作中。活动后,几十张异乎寻常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仿佛一个个奇妙的汽车王国。可见,创意的语句可以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视角展开想象,触发孩子创作的无限表现力。
从发散思维入手,培养创意。美术活动能积极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图形变变变”活动中,认识了圆形之后,我先给幼儿变魔术,画了一个圆圈,添上眼睛、嘴巴和头发,变出了一个小人儿。然后又问:“圆还可以变出什么来呢?”孩子们一个个举起了小手,太阳、西瓜、飞碟、花朵……“长方形呢?”电冰箱、房子、汽车……“汽车会开到哪里去呢?从车上走下来谁呀?去干什么呢?”……最后,每个孩子都通过小小的一个图形,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一点点发散展开,慢慢地演变出一幅幅漂亮生动、创意十足的完整画面。
艺术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独创性和探索性,过多的限制会阻塞孩子的思维。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激发幼儿更多的灵感,让每个孩子获得情感的满足。
“玩”过程
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首先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让他们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例如,“小飞机和云姐姐的游戏”,就是从幼儿的游戏兴趣出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节:飞机从机场起飞,在空中飞行,找到云姐姐一起做游戏。这个游戏引导幼儿有意识地画封闭圆来表现云姐姐,并以圆为基本图形大胆尝试想象添画,创造表现多变的云。在教师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指导下,孩子们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中,“开着小飞机”,想象穿越云层的快乐感,云姐姐变成太阳宝宝、爸爸、棉花糖、花朵、苹果……孩子们游戏着、想象着。
其次,绘画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我都会努力地去准备一些与绘画内容相关的物体形象,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蘑菇时,我对幼儿说:“谁画的蘑菇最漂亮,小兔子就会来采。”这时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为了招来“兔子”,孩子们可认真了。评价时,教师一边观察巡视,一边在幼儿的作品旁印上不同数目的“兔子”印章。幼儿一边数,一边兴奋地交流着:“我有三只兔子来采蘑菇,你呢?”“我比你更多,我有五只呢。”老师,今天我这儿只有一只小兔,明天我画许多漂亮的蘑菇,你能多请几只小兔子吗?”于是我举一反三,画花儿印“小蜜蜂”,画怪兽印“奥特曼”,画冰淇淋印“小朋友”……这种有趣的游戏化评价,可以避免单纯地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让每个孩子始终对绘画活动充满着向往、期待、满足和迷恋。
“玩”作品
幼儿绘画作品是幼儿自我感受的表现。虽然他们的造型能力比较弱,作品也比较粗糙,但细细解读其作品就会惊喜地发现,其中孕育着童真和灵性。如果教师把幼儿充满激情的创意作品束之高阁或者拿来一扔,作品本身的功能就没有得到发挥。教师应当视幼儿的作品为一件件艺术大师的作品,用艺术性的手法巧妙地将作品呈现,使作品的呈现更具有美感,更加富有情趣,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小班孩子的手指点画“梅树”,教师可以把每个孩子的梅树剪下来,组成梅林,再收集孩子的照片粘贴在梅林旁,整个场景取名为“梅林漫步”,之后可以让孩子一起找找自己在哪里,怎样才能到达自己画的梅树,通过作品重组,使原本单一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好玩;或将幼儿的作品视作游戏的道具;创设高低不同的作品树,幼儿可以根据身高来拿取自己绘制的美味佳肴,玩“阮氏酒家”的游戏;创设秋天的果园,幼儿拿着涂色后的变色龙玩捉迷藏的游戏……此时,幼儿的作品不再是静止的图画,而是孩子们手中富有生命的道具,在活动延伸中发挥独特的魅力,从作品到道具,再由道具引发新的创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游戏中,幼儿的美术表现兴趣得到激发,审美表现能力也随之提升。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学习也并非幼儿的宿敌。游戏与教学在精神上有着某种相融与契合。教师利用游戏这一形式,用玩乐的方法抓住幼儿的兴趣,走进幼儿,运用游戏化绘画教学的特殊形式,采用寓知识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帮助幼儿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异想天开,开掘和发挥孩子的艺术潜能。游学结合,“玩”转美术,美术教学成为不断生成、不断扩展的游戏,成为教师与孩子自由互动、共同玩乐、共享愉悦的绘画过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