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河南省教学名师柴远波教授在指导学生做科研、调试波形。

    学校与宇通重工联合组建“宇通重工班”,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2年12月11日,黄河科技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李燕被选中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代表出访泰国。“刚接到通知提交资料审核的时候,也没抱什么希望”,李燕说。“因为作为一所民办大学的学生,觉得这种机会应该轮不到自己。”机会不仅“掉”到李燕手里,并且在随后的10天里,她出色地完成了出访任务。可能连李燕自己也不知道,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培养,已经慢慢地让她由“丑小鸭”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作为河南仅有的学生代表,成长的芬芳飘溢国外。

    作为率先在我国成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自1984年,黄河科技学院始终坚持“办一所对学生负责任的大学”的愿景,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

    有人可能会问,是什么让一所民办高校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董事长胡大白表示,学校“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先练好‘内功’,通过办学质量来赢得学生、赢得市场”。这是黄科院成功的法宝,也是30年办学实践中不断传承和创新的“基因”。

    在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严把质量关,1985年4月,第一期学员自学考试成绩平均合格率达87%,教学质量一鸣惊人!到1992年,学校1039名全日制自考生还没等到毕业,就已经被郑州市农委、检察部门、工商部门等几十家单位“抢光”,并且还“欠”用人单位200多名毕业生。对于学校毕业生“走俏市场”的消息,新华社连续两年进行了报道。

    1994年,实施专科学历教育后,学校提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方针,贯彻落实“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思想,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加强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绩。

    2000年,实施本科学历教育后,学校又提出“调整结构,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创建特色”的方针,并“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主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8年6月,教育部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通过对学校的考察和评估,一致称赞“震惊、震撼”!专家组一致给学校评为“优秀”等级。

    如今,“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理念已经成为全校的共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名师生,并把这种理念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就业难”和“用工荒”两难的矛盾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难题。为此,黄科院着力实现“两个对接”,即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群,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群。“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使命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胡大白认为,人才培养要进一步讲求“精准”,就是要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为此,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广泛到用人单位调研,每新增设一个专业,如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等,都会走访几十家用人单位,请他们给出意见,然后进行专业建设。

    近年来,河南省汽车产业、城市轨道交通等发展迅速并成为产业热点,学校根据市场调研,先后开设了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并开办了黄河科技驾校作为实训基地。“我们快速做出反应,为产业培养人才,我们的学生也就相应地能够成为热门人才”。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区域经济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三大重点学科,构建了机械与机电类、信息与通信类、交通与车辆工程类、建筑与土木工程类、经济与管理类等五大特色专业群。这几大专业群集聚了师资、科研、实习实训等方面的优势,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学校强调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式接轨”。胡大白说:“只有和企业人才需求、地方发展建设紧密结合,我们的人才培养才有意义、有价值。”为此,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密切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建设了一批条件好、交通便利且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3研究所、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企业协会、郑州电视台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合作,截至2013年底,已建成合作稳定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8个。

    其中,学校与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的“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1月被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每年接纳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

    “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成为“本科学历教育”的闪光点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现在哪里?胡大白认为,要使学生学习后“既有文凭,又有水平”,“学生有了够用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工作以后只要不断努力,就能继续发展,成长为一名高技能人才、工程师。”为此,学校探索实施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这一全新模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点和闪光点。

    围绕这个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根据不同专业需要,从企业、科研单位、医院、新闻媒体、金融机构等引进了一大批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一线专家,组织他们参加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使其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成为“双师型”教师,适应教学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保证本科生达到学业标准的前题下,适当减少总学时和必修课学时,增加职业性强的技能课程,开展与各种能力培养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学校还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在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外,增加人文选修课。

    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各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和学分比重,加强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还设立了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开展5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认证,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场竞争力。

    加强实验室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先后建成理学、工学、医学等九大学科类的实验(实训)室105个,实验分室270个;校内实训基地15个,形成了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的实验室架构体系,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向课堂要质量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学校于2009年启动了“新生研讨课”教学改革项目,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以“研究”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使新生了解大学资源、学习方式和特点,对学科专业及前沿问题形成初步认识,从而促进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转变,增强其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0年学校又开展了“高年级研讨课”试点,面向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引导学生“研究”和“讨论”,促进学生学思结合、认知互动,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课程主题和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截至2013年秋季,“新生研讨课”与“高年级研讨课”累计受益学生分别为4123人、6873人。研讨课充分体现了“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思想,在教师改变课程教学理念,学生养成质疑和批判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及掌握现代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示,“研讨课上,老师照本宣科少、引导多,通过研究性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我们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改变教师“唱主角”的传统,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

    “两大监控体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逐步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构建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健全以教学督导为主体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从2000年开始,学校就成立了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经过不断改革,目前已经形成完善的校院两级督导组织体系。同时,学校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促进教学督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运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