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成就高效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图为实验初中“翻转课堂”现场

    ■周伟涛  

    大屏幕上,一段精彩的微课视频刚刚播放完毕,学生们带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并不时在手边的电脑终端上查阅材料,各小组讨论的结果被即时推送到大屏幕上,组间的讨论随即展开。教室的隔壁,关于这堂课的教研活动同期进行,全程录播的课堂视频也第一时间同步到对口薄弱学校……这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一堂普通的公开课。类似的教学模式逐步成为实验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常态。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此种智慧学习的环境下变得高效,既减轻了学习负担,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坐落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验初级中学,成立于2011年,开放和创新是这所年轻学校与生俱来的特质。徜徉在画境般的校园里,看到的是学生们眼神里流露出的自信,听到的是本属于豆蔻年华特有的爽朗笑声。在实验初中,随处可见学生们自由学习的场景,“永不打烊”的图书馆、语音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走廊的两侧,在学科知识树的海洋里,挂满了学生自己的书法、手工和科技作品。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给予学校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很少有学校像实验初中这样精心的设计,打造优质的教育资源,争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校长李素香认为,这才是素质教育本来的面目,而支撑实验初中一路走来的,正是学校在追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过程中的不断思索与实践。

    从“问题导学”到“翻转课堂”

    以问题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义。实验初中在“问题导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于是,开放且善于吸纳新事物的实验初中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并创造性地将微课和问题导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高华是实验初中的一名数学老师,由原来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抵触与茫然,到现在自如切换、恰到好处地使用信息技术,高华老师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好在这个过程并不漫长。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像高华这样的老师提供培训、交流、观摩、学习的机会。一段时间下来,每位老师都会对信息技术、对微课、对“翻转课堂”有更深刻的理解。正如高华老师在一次交流学习后的学习心得所言:“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翻转课堂的真正内涵。翻转课堂立足于课堂,是在线学习(以微视频为主)+课堂教学,是一种个性化、自主、高效的教学新模式。我深刻地认识到翻转课堂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教育信息化素养、信息技术的掌握运用等,促使我们老师在机遇与挑战面前自我加压,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以适应时代新潮流。”

    在实验初中,“翻转课堂”就是微课和问题导学的有机结合,即课前老师将精心制作的微课(微课要求短小精悍,学习内容、达标检测清晰明确可调控)和两单(问题单、达标单)发给学生自学并提出问题,课上学生则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更多时间用于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提升,将知识升华为能力和智慧。“翻转课堂”使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实现自我需求的有意义活动,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文化。

    微课知识树,培育自由花

    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观直接体现在这所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对于实验初中而言,追求“完美教育”的办学主张,让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近乎完美。学科课程、健美课程、启智课程、润德课程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全部。在有数的时间内如何开足、开好所有课程成为很多人的疑问。面对质疑,实验初中的老师们巧妙地利用微课,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着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师生互动教育的新模式。

    在这里,每个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学校每学期开展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不断提升老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按知识点分工制作高质量微课和两单(问题单、达标单),并按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微课链接成微课知识树。

    在这里,每个优质资源都是共享的。老师们会不定期地将微课知识树上传到校园网资源服务平台,进而共享到遍布校园的所有终端机上,教师上课可以随时调用。

    在这里,微课成为诲人不倦的老师。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时时处处(课上课下、校内校外)能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可以随时登录校园网,打开课件或视频,进行巩固或预习。

    学校的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也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吴志鋐教授的首肯,“在微课知识树的支持下,学校的师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应用,应用,还是应用

    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真正用起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这个目标看似这么近,却又那么远,往往是说时容易做时难。这不仅关涉到软硬件的投入,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智慧和努力。

    实验初中本着“应用驱动和共建共享”的原则,从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入手,从四个方面促进教师用起来:

    首先是基础保障,让教师有条件用。实验初中的所有教室实现了宽带联通和wifi覆盖,配有先进的电子交互式白板和实物投影仪,教师人手一机,为无纸化办公、网上备课与学习、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其次是教学改革,让教师有地方用。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就要对既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与提升。一是以电脑知识树比赛为平台,开展画“三树”活动(教师人人画“教材知识树、单元知识树、每堂课知识树”,备课组备课合力画“学科学段知识树、能力树、价值树”)。二是以指导学生画知识树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对整本教材、单元内容以及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是不断完善提升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导学”模式,在问题情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问题解决、知识树总结提升等环节,引导师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让课堂更生动灵活,学习更省时高效。四是通过教师网络教研、远程授课、学生远程辩论、师生家长参与虚拟社区等网上活动,让师生在共建共享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再其次是校本研训,让教师能创新用。实验初中坚持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通用技术培训、专题专项培训,课堂教学实际应用研讨,最前沿的新技术培训等方式,让信息技术校本研训内容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老师深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永无止境的,优质高效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最后是推进机制,让教师主动用。为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学常规手段,建立“四动”推进机制。一是行政推动:局长、校长亲自讲,聘请专家学者专题讲,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更快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二是应用驱动:从优化教学、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等师生最急需家长最关注的重点环节上寻求信息技术的支持,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三是典型带动:注意培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个人典型,团队典型(备课组);四是制度拉动:建立主动应用制度,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如,规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在校长李素香看来,实验初中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取得今天的成绩,信息技术功不可没。3年来,除了“翻转课堂”的实践外,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十二·五”重点项目《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试点校,实验初中实验并推广电子书包课程,实验班每位学生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终端,教师基于数字资源和网络学习工具来设计学习活动,充分发挥电子书包强大的即时交互和测评功能,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全程参与学习,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差异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学习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引进并构建了自适应作业测评系统。一是利用专门开发的计算机网络平台把作业批改环节接管过来。教师网上发布课堂习题、课后作业、单元检测试题,学生网上作答提交,测评系统批改反馈,即时跟踪、诊断、获取和保存学生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和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然后将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告诉教师、学生及家长。二是系统根据错误问题动态形成每个学生的学习“病历本”,开出“药到病除”的补偿矫正练习题,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三是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有针对性的设计或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策略,有效关注与指导每一个学生。四是网上阅卷系统自动生成面向年级、班级、个人的成绩统计及详尽的答题分析,并以Excel或PDF格式生成统计分析报告,为教学诊断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的信息技术跟进,使学习分析更准确,老师引导更科学,学生学习更有效。

    今天的实验初中,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的路上不懈追求和努力,每一次的改革和尝试都付出了极大的勇气与魄力,但是,每一个实验初中人坚信:在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中,信息技术无疑会是不可取代的支撑力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