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铸造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坚实堡垒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200万辆,连续五年领先世界汽车产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开放的汽车市场之一。但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从2010年至今,市场份额已由30.9%降到22.5%。“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一家企业老厂长的话振聋发聩。
作为重庆第一大支柱产业,重庆汽车自主品牌产业逆市飘红。自主品牌产量占比达60%以上,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重庆汽车产业快速增长,并带动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汽车产业,担当自主品牌发展重任。”重庆大学副校长、重庆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说道。
汽车产品结构复杂、零件众多,一致性要求高,以及涉及众多的学科,“必须走协同创新之路。”“协同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必然条件,是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重大而紧迫的需求。”刘庆说。
协同创新建设因为是多主体、共同针对共性技术、企业发展问题,整合高校、研究院所的力量共同克难攻坚,势必会出现创新成果怎么认定,利益怎么分配,成效怎么保障等问题,重庆大学科技处处长王旭表示,如果此类问题没有得到厘清、界定,协同创新工作难以可持续开展。
从2012年起,重庆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在人事制度、人才培养、科研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创新,以此促进知识产权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任务牵引、流动共享”的人才会聚新机制
人才是创新的灵魂,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为最大化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几年来,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海内外人才互聘、共聘、互派、培养等方式,会聚了一批活跃在汽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专家、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为提升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成效开辟了新思路。
目前,中心共会聚了近170人的研究队伍,短短两年时间,中心已经实现了长安汽车“千人计划”专家赵会等40余人次的互聘/共用,实现了“外专千人”、美国铝业公司亚太技术总监Robert Sanders近10名高端人才的共聘/共引,并实施了近40人次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素养培训。
近三年来的协同创新发展的实际效果,中心的合作者看到了未来共赢的希望,他们信心百倍:“在汽车领域打造一批技术领先的知识产权和有国际知名度的汽车品牌。”
“需求导向、开放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郭钢介绍,中心针对汽车产业链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需求,提出培养具有“创意设计、绿色制造、质量成本”工程素养、注重知识产权保障的创新型、复合型汽车领军人才,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未来。因此,中心开展了汽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合作,实施了“3+1”汽车领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解决“毕业生进入企业还需接受二次培训,适应行业周期过长”的问题。
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中国汽研、青山工业、超力高科等企业合作,实施了“3+1+2”汽车领域复合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解决“分专业培养与汽车行业多学科性需求不适应,教育教学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节,难以产生行业领军人才”的问题。
针对汽车创新涉及的技术复杂、专利壁垒多、而人才培养中又缺少知识产权教育现状,中心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重庆市知识产权部门、重庆大学法学院、西南商标事务所等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保护资源,强化汽车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教育。
“市场驱动、汇聚要素”的科研新模式
在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牵引下,中心根据创新流程不同阶段的特征,设立了一系列科研资源整合的组织模式和机制。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中国汽研和重庆市科委共同设立“重庆汽车共性技术”创新基金,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青山工业、超力高科及博耐特等四家企业共同设立“一对一”应用研发基金,在两江创投科技金融支持下开展成果转化,在重庆蔚源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技资源整合平台的支持下,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工作,并已获得显著成效。
去年,长安汽车各部门负责人及千人专家20人来学校发布51项需求,学校两周内承接了30项需求。“需求发布、项目对接、中心种子基金先期支持前瞻性研究、企业后续资金支持应用研究”的流程与机制已趋成熟。目前,青山工业、超力高科、长安汽车、西南铝业等都纷纷根据需求和研究重点跟协同创新中心对接需求清单。
刘庆表示,“新模式促使高校有组织、有针对性开展有实效的科研创新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真正实现了为企业为社会服务。”
重大核心资源共享机制,提升资源利用率
“由于知识产权障碍,多年来高校、企业、科研院所间的创新资源共享难见成效,高校、企业、院所等单位之间的科研资源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使用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重庆市经信部门汽车工业处处长付利川说。
重庆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王敬丰介绍,“中心通过将协同单位的创新资源投入与取得的知识产权挂钩,实行一系列的资源共享创新模式。为提高中心设备利用率、集中设备资金投入、提升中心分析测试综合服务能力,中心建立前沿及基础研究平台实行等权限共享模式,专业整车及零部件测试平台实行商业化有偿优先开放、共管共享模式,在建超大型测试平台实行共建共享模式,专业数据信息资源实行网络化全共享模式等。”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重庆大学机械传动重点实验室、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等承担了中心协作企业4000余次汽车领域的各类科学研究分析测试实验。通过资源共享机制的创新,使得协同中心的高校、企业和院所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加快了基地、平台、资本、成果、仪器设备等创新要素的汇聚与盘活,全力保障了重庆自主品牌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
知识产权为协同创新保驾护航
从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那天起,创新就无处不在,知识产权开发和挖掘充满了生机。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出成果,出了成果就要第一时间去获得知识产权,获得了知识产权的技术投放到市场,才能享有合法的市场垄断,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转化非常重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一定要出有市场价值的成果才算有了成效。”王旭表示。
“技术创新具有市场价值,没有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光有技术是不够的,必须要从技术走向专利,自主创新品牌必须得到专利全过程的保护。”国家知识产权专家齐爱民教授表示,有了技术,必须获取知识产权,打造自主品牌,才会占领市场,才会有“垄断”,才会有传世的事业。
基于此,重庆大学与重庆市知识产权部门日前签署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重庆市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组建了来自学校、研究院所、企业、法律顾问、知识管理专家和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作为全国率先建立的高校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王旭表示,重点研究解决当前在协同创新体制中急需解决的知识产权问题,厘清创新成果归属与分配机制,保护创新成果,协调各方利益分享,为校企合作项目制定专利战略,绘制专利地图,帮助校企合作企业运用等。
“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运用,全力推进2011协同创新建设工作,提升重庆大学知识创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不仅为重庆大学、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协同创新中心提供知识产权的支撑和服务。”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院士如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