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并济产教学一体的职教发展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园一角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课堂

护理(老年护理方向)专业学生技能展示

学校教师参加澳大利亚TAE(培训与教育)四级证书培训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与中国移动重庆城一分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字仪式

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体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渝中半岛浮图关公园风景区,是一所集人文气息、现代气息于一体的园林式校园。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由邓小平、贺龙于1952年亲自创建,并任命了首任校长。作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坚持“文武”并济两轮驱动的办学思想,既注重内涵发展,也注重综合办学能力的提升,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实践,为职业教育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育人 大炼内功

    以和促兴旺

    “文”即学校的文化建设,从德、美、合、和四个方面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德”是基础,学校办学以德为本,秉承“人人德育”的教育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德育工作成绩显著,连续五年被评为渝中区德育示范学校。学校参加全国中职学校学生“文明风采大赛”,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教职员工不断历练自己的品德修养,做有修养有内涵的“中心人”。

    “美”是表现,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以优美的人文环境,优良的教育教学设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培育出美境(美的环境)、美人(内外兼修的优秀人才)、美技(精湛的技艺),成为了重庆窗口学校、渝中区园林式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已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骨干专业。

    “合”是手段,在办学中提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处室之间的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学校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韩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师生出国深造和交流提供了条件,与近百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了合作项目。

    “和”是目标,实现人和业兴是目标,将人和业兴的思想植入到师生的心灵,以人和确保个人的事业兴旺,家庭兴旺,以人和促学校兴旺。

    “产教学合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武”即学校的能力建设,从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学生团队三个层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学校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思路,立足在真实环境中组织教学,根据市场需求,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价。实施在“真实环境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对顾客的服务,完成有计划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校及企业合作培养下完成学历教育

    示范校建设之初,学校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_——“水之语美容会所”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重庆科马汽车美容公司”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两个基地承担了学校、合作企业以及区内的教育、教学、培训任务。

    依托基地建设,学校探索并实践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徒”既有学生的身份,也有徒弟的身份,通过学习和实训,能够承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相关工作。由双师型教师和行业骨干组成导师团队,对“学徒”进行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培养。

    学生培养实施“项目晋级制”:首先,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训练,项目考核合格后,到基地进行实训,技能达到客户服务要求后,可以参与对客服务,再经过考评合格后回到学校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学习实践过程,刘祥平老师评价道:“这种通过项目层层晋级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种训练,学生逐渐成长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现代学徒”。

    “实训基地由学校自建自管,不仅能够依据市场第一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内容,而且更强调实训效果,学生大为受益。”项目办主任王成麟说道,学校并将实训基地顾客的评价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一方面能全方位考察学生实训水平,促进学生对每一个客户认真负责;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潜能,做得更好更周到。

    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 培养应用型人才

    通过在实训基地几年的工作实践,黄云老师总结道,新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践行,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与市场接轨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出高附加值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条件,同时也解决了中职学生厌弃纯粹的课堂理论学习,却乐于动手实践的矛盾,为中职学校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在示范校建设中,学校通过扩建、新建和联合举办等方式,建立和完善了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1.扩建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根据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要求,学校对“水之语”和“科马汽车”两个实训基地进行了扩建。首先,对现有的基地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对基地的教师进行了培训。目前两个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均达到或超越目前行业的水平,能够满足实训、培训、社会服务的需求。其次,引入行业技术骨干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基地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此外,增加原有实训基地的服务项目和培训功能,两个实训基地目前能够提供20余项服务和培训项目,并能提供两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

    2.新建计算机应用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重庆瑞派科技有限公司(包括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销售与维护实训基地),对外营业部设在学校门口,形成了前店后校的格局。基地开设了数据采集与处理、档案整理与管理、办公室自动化实训;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维修、网络设施维护维修、计算机销售等项目,并运用学校资源增设了横幅制作、写真制作、策划与设计等项目。基地还能够承担校内外学生实践教学、企业员工素质培训、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等工作,同时实训基地依托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功能,面向社会开展计算机工种的中级工和高级工的职业资格鉴定。

    3.联合举办护理(老年护理方向)生产性实训基地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状,学校将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作为建设重点,积极开展爱心教育和实践活动,用优质护理带给老年人温暖。通过多次论证,学校在渝中区政府部门、区民政部门和渝中区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与区内经验丰富的敬老院合作,联合举办了养老服务机构,学校在保持敬老院原有的敬老、养老、扶老的社会服务性质基础上,还增加了人才培养和专业师资的培训功能。联合举办的养老院目前拥有300张床位,开展老年人看护、老年人护理、老年人日常保健等项目的服务。

    校外实训基地“二融合” 促进校企双赢

    1.校企深度融合成立企业教师流动工作站

    流动站由牵头的企业成立,联合行业内各大中小型企业,与学校一起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即是说平台的成员包括多个职业学校和本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若干。流动站定期接待来自学校的老师入站,根据老师专业需求和个人特长分配到校企合作平台的对应企业,进行全职顶岗实习与实践,充分利用了行业企业资源,实现企业与学校双赢,教育事业与社会服务双赢的多赢局面。

    去年,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与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神州数码发挥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联合多家企业组成了流动工作站。9名教师先后在公司进行了岗位知识、行业前沿信息、企业基本规章制度的培训。考试合格后,神州数码公司再根据教师的培训需求,将教师安排到不同的企业和岗位去参加实践和调研。“这样的教师流动站不仅仅是学校跟一个企业合作,而且是跟一个行业、一个群体在进行合作。”王成麟说道。

    目前,学校与重庆简盖美容美发有限公司、重庆坤鑫浅水龙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重庆市渝中区福利院等企业合作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

    2.开展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相比真实的企业,学校自有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仍然具有场地、资金、人员、服务和社会推广的局限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开展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与企业共同出资(或投入设备)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在真实的职场练本事,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