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工程师是这样炼成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特色打造中推进

    顺应沿海开发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积极培养区域社会经济急需的工程人才。

    如果说与西门子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让盐城工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先走一步,而面向行业、立足地方的定位让盐城工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走得更实、走得更远。“地方高校要善于利用自身独特优势,面向行业、立足地方进行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这既是高校的使命和责任,更是面向未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必然选择。”盐城工学院院长王保林说。

    盐城工学院按照“分类指导,办出特色”的发展原则,把“能力导向,多元培养”的工程教育模式,首先在机械工程、汽车工程、材料工程等学院试点应用,自2009年向全校30多个工科专业全面推广以来,受益学生近1.8万人。该成果被江苏省教育厅以经验交流、简报形式多次在全省推广,2013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唯一一所以建材行业为背景的高等学校,开设有建材装备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工艺专业。建校至今,材料学院为建材行业培养了1万多名工程技术人才,江苏省建材行业大中型企业的领导、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有70%是该学院毕业生。

    学校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生择业趋向,选择不同的培养路径,实施工程人才的多元化培养。面向行业企业,按照工程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标准,与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联合,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现场工程师”。由此,2012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十二五”以来,建材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是盐城市的两大支柱产业(汽车、节能环保)之一,被列入国家和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新特产业。盐城环保产业园被确立为国家级环保产业园,盐城工学院抢抓机遇,牵头组建了江苏省“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如今,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学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平台和基地。

    在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盐城工学院顺应沿海开发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盐城市机械、纺织、材料、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和汽车、新能源、环保等新兴特色产业,积极培养区域社会经济急需的工程人才。

    凭借着“能力导向,多元培养”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盐城工学院近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杰出工程师,他们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向祖国四面八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