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 真棒!
■本报记者 张学军/摄 通讯员 乘红 金迎春 顾维泉 倪同岭/文
5月的苏北里下河地区,芦荡青翠,菜花飘香。这个季节往往也是家长为“幼升小”、“小升初”,四处托关系找门路,千方百计为孩子找个好学校的关键时刻。可是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的学生家长们,此时似乎显得很淡定,并没有为孩子上学的事儿操啥心。
5月上旬,记者来到亭湖区采访,一位家在亭湖主城区5公里外的学生家长陈华政,给记者讲了一个当地的交通现象:亭湖主城区通往下面乡镇、社区有两个必经的要道,一个是城北大桥,另一个是城东的建军路立交桥。从前早晚上下学时段,桥上人车混行,拥堵不堪,小的剐蹭事故不断,老百姓称这两座桥为“堵桥”,其原因是城市周边的家长都竞相把孩子送往城里的好学校去上学。现在,这种拥堵现象不见了。陈华政说:“我以前也是把孩子送往城里上学,因为拥堵,骑电动车来回要一个多小时,前年政府在我们幸福社区新建了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了家门口,我是真高兴!”
“亭湖区是典型的城乡复合型,在大力实施‘率先突破城乡一体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战略决策的进程中,教育要先行。”这是亭湖区委书记李东成经常说的一句话。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亭湖区教育局局长卢瑞祥介绍,亭湖区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高于省或市规定的基准定额。
近三年来,该区累计投入资金7.06亿元,新建校舍27万平方米,加固校舍4.2万平方米。区内所有学校均建成塑胶运动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本达到江苏省相关标准要求,实现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硬件的基本均衡。
现在,亭湖区的农村学校校园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崭新的校舍里,整齐的桌椅和教室内安装的多媒体设备都成为基本配置。红色的塑胶跑道和绿茵球场,改变了人们对农村学校设施简陋、校舍破旧的固有记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过年时,看到学校变了样,还有城里的名校长、名教师来支教,都喜出望外,纷纷将自己的孩子转回家乡来上学。
在增大投入、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亭湖区还实施“名校+新校”、“名校+弱校”两种办学模式,着力提升学校软实力。以“区域均衡、城乡联动、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为原则,不断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步伐。10所普通农村小学加入到市区组建的“五大义务教育集团”之中,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名校“溢出效益”辐射到薄弱学校,再延伸到农村学校,从而实现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挂钩帮扶全覆盖。
5月8日下午,城里的建军路小学与农村的南洋小学举行城乡结对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建军路小学年轻教师在南洋小学上了公开课,南洋小学两鬓斑白的老教师与小学生一起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领会新知识。2013年,亭湖区32名新教师自愿选岗到农村学校执教,一批城里学校的名校长被“委以重任”来到农村学校担纲,用他们的管理经验换取农村学校的新面貌。
南洋小学校长蔡清林说:“我们学校离城里只有几公里,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数逐年递增,这是因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已和城市学校一个样儿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