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山羊过独木桥”给考生较大思考空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点评人:陕西师大附中资深语文教师杨林柯 

    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比较有意思,和200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双赢的智慧”有交集,而且暗合了“制度改革”,考生可以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入笔。

    首先,可以思考“规则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希望规则能够鼓励“合作的双赢”,而不是鼓励“排挤的双输”。比如,题目可以写“规则与人性”、“生活是不能预设的”。其次,可以联系升学与高考的“独木桥”现状去写。高考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应该是有人性的竞争,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合作共赢,而不是相互排挤,可以写“竞争与人性”。再其次,也可以从创新的角度去写,“如何对待出格者”、“出格可能是一种创新”、“创新需要制度保护”,等等。 

    高考作文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检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奠基于精神自由之上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什么是“好”的作文题?首先,它是和学生的生命有关联的,不能凌空蹈虚;其次,它能够点燃学生的思想,让更多的学生有写作的热情,而不是过多猜测命题人“让我写什么”。再其次,它应该是开放的,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在表述上也应该是清晰的,不能含糊其辞。最后,它应该关注现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 

    网上有这样一个作文题——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着‘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这句谚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这个题目就很好,既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考,又能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假如一个题目就是要学生证明某个“公理”,比如“苦难或不幸让人成功”一类,这其实是命题人的观点,而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证明它正确,也是一个伪真理,因为它把苦难“泛道德”化了,特殊的苦难造成了特殊的成功,但普遍的苦难却绝对不可能有普遍的成功。(本报记者 纪秀君 采访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