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合伙人”为何陷创业困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茄子哥”霍明(左)正在向小区居民免费赠送茄子。本报记者 宋伟涛 摄

    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今年茄子大丰收,市场上茄子开始滞销,现在大棚里的茄子有40万斤,不及时卖出去,恐怕要烂在地里。

    “‘舌尖上的创业’是一个成本高、风险大的工程,对技术团队、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的要求都比较高,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可能在技术上勉强能够应付,但是在工人管理、市场开拓、风险防范上还需要历练。”

    “大学生合伙人”们面对现实的骨感,仍然选择负梦前行。

    ■本报记者 宋伟涛

     小区里来了“茄子哥”

    “免费送茄子了!”近日在郑州市一小区里“茄子哥”霍明正在向小区居民免费发放茄子。虽然今年茄子大丰收,但是“茄子哥”霍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今年市场上的茄子便宜得要命。“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索性我就免费赠送给市民。”霍明对此很无奈。

    “我们一直梦想有自己的农场,但是靠自己建不起大棚,好不容易遇到了出租的大棚,我和几个兄弟就打算租下来大干一场。”霍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很激动,从农村走出来的几个人一合计,觉得农业大有干头,于是拍板决定承包下河南省新郑市八千乡的两个基地和观音寺镇的一个基地,总种植面积达300多亩地。“六月份开始洽谈此事,七月份就下手了。”霍明回忆当时决定很迅速。

    种植基地3个合伙人里,“老大”霍明34岁,毕业于河南轻工业学院。33岁的杨立明毕业于河南农大。年龄最小的李长昆24岁,去年才从农大毕业。杨立明告诉记者,他们几个大学生虽然种菜不含糊,但还是缺乏实战经验,一路走来跌跌撞撞。

    在新郑市八千乡和观音寺镇的三个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白花花的塑料大棚连成一片。霍明说,大棚里撒的都是鸡粪,没上化肥,成本也比较高。现在基地对外批发茄子是三四毛钱一斤,“光人工费这一项,每摘一斤茄子要出一毛钱,加上包装费、运费等,连本钱都不够”。

    “不能让茄子烂在地里。”几个人一商量,准备拿出20万斤茄子免费送给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医院、厂矿等,于是就出现小区里送茄子这样一幕。 

    霍明对记者说,本来想靠茄子发家,结果却变成他们的心病。在做出赠送的决定以后,中间耽搁了几天,结果茄子很快就老了。现在对几个创业者来说,最愁的是采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过来想要茄子,但是却苦于没有人摘,这让“茄子哥”连声道歉。

    “看着一个个油亮饱满的茄子,都是一滴汗一滴血种出来,扔了可惜,自己也觉得心疼。”霍明说,也有很多热心人帮忙联系销路,但是考虑到成本问题,他都婉言谢绝了。“我们以前主要考虑种植成本,采购成本没想到也这么高。”霍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车装4万斤茄子,上海的市场价是每斤3毛5,到上海运费要5000元,人工费也得4000元,加上包装费、装卸车费用、差旅费,不仅不赚钱,反而有可能会倒贴”。

    和霍明他们一样在创业中遇到尴尬的还有河南农业大学研一学生郭帅。他现在自己创办了一个“农大果园”的水果配送团队。团队采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营销,使在宿舍的同学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水果。在他们生意最火的时候,每天营业额有五千元。“在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别出心裁搞了一个‘爱就说出来’的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水果销量在那几天一路猛增,让我们几个人兴奋不已。”郭帅告诉记者。

    然而最近郭帅和他的团队遇到了一些问题。郭帅告诉记者,由于农大新校区建设并未完成,他们的水果储存有点问题,随着温度的升高,很容易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稍微有点变质他们就只能自己吃掉或者扔了。“看到扔了的水果,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小郭对记者说道。记者遇到小郭时,他正在招生就业处向学校申请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希望得到学校的支持,“但看起来很难,因为学校场地很紧张,想帮助我们,但可能有心无力。”小郭哭笑道。

    同时小郭现在还面临着重组团队的困境,成员中有的要去外省读研,有的面临毕业找工作,如何寻找新的创业“合伙人”成为“农大果园”现在最为棘手的问题。

    创业路上的艰辛与理想

    直到现在,记者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些创业者心中的理想所散发出的热度。

    记者见到霍明和李长昆时,他们已经连续几个周每天只休息不到五个小时,从早晨起来一直忙到深夜,“我们现在不能放弃,放弃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李长昆对记者说。

    李长昆说之所以能够干成这件事,“就是凭着那一股要干一番事的劲”。去年八月份,为了保证刚种上的茄苗能够成活,同时节省人工成本,几个小伙子轮流熬夜浇地。“当时很有激情,不感觉到累,一沟一沟浇水,手电没电了,抬头一看天都亮了,身上被蚊子咬满了包。”霍明说,“大家一块趁年轻,砸锅卖铁卖房子也要做起来。”

    霍明的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三岁,都放在父母家里,由老人照看,有时候一个月才能见一两次面。“去年过年的时候都是父母过来,一家人在简陋的种植园里度过新年。”说到这里霍明眼睛有些湿润了。

    与“茄子哥”一样,郭帅几个合伙人也有自己的追求与思索。

    记者见到郭帅时,他头头是道地向记者讲起现在水果的行情,进货的门路、挑选的技巧……他对水果这一行已经了然于胸。为了让记者了解水果零售业的情况,郭帅带着记者走了十多分钟来到一家名为“永辉水果超市”的水果连锁零售门店。看着排着长队的顾客,小郭告诉记者:“‘永辉水果超市’是郑州卖得最好的水果店,他们靠的是‘走量’,价低质优,自然不愁销路。”

    讲到去年刚开始创业时的情景,小郭告诉记者,他们来到河南农业大学新校区后,发现学校周围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同学们想吃水果还得在学校门口的摊贩买。当时刚读研一,小郭晚上课业不重,正好还有两名已经毕业的同学也有时间,几个人一拍即合,5个小伙伴就这样成为了校园里的“水果达人”。刚开始的投入主要是花钱买进货用的摩托三轮车和送水果用的电动车。大约每个人凑了三千块钱,从此他们开始在创业路上“飞驰”。

    开业初期,正好处于开学和水果盛产的季节。这些对水果知识一无所知的大学生,在那个秋季每个月营业额在4万元左右,这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冬天来临,市场需求减小,销售额下滑。为了应对销售额的下滑,他们瞄准了马上到来的圣诞节,开始包装和准备“圣诞果”,提前宣传策划了“爱就说出来”活动。充分的准备使他们在圣诞节三天每天都有近五千元的销售额。正是这次大获全胜,让他们重拾信心。

    寒假期间,他们开始尝试线上卖水果:微博、微信等成了最好的载体,他们开始使用微博、微信开展订单业务。为了开展业务,小郭利用假期去其他高校向一些线上水果营销业绩不错的创业团队学习,他和北京邮电大学的“微果吧”、武汉大学的“武大生活帮”团队成员交流,向这些水果创业团队“取经”,让自己的线上服务做得更好。2014年5月“农大果园”创业团队参加了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得了金奖,这让小郭团队更有信心。

    为了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小郭团队打算与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进行合作,卖农大自己的水果,做真正的“农大果园”。在小郭销售的水果中,有农大自己培育的皮薄味美的杂交甜瓜“豫田脆”,也有瓜瓤红黄相间的“彩虹西瓜”、口感酸甜的“仙水果”等农大新培养的品种,很受在校学生的欢迎。

    谈到未来,小郭希望以后自己的水果店能做到郑州最好,“我们打算打出一个口号,就是‘只卖当天水果’,保证水果的新鲜度。” 

     市场让他们遭遇“滑铁卢”

    一家名为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的大型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就坐落在郑州郊区,总规划占地5300亩,一期占地1600亩。“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一车车运来,我们的菜放进去就是石入大海。”霍明对记者说。

    “现在基地里每天有几十个工人在干活,我早晨一睁眼就得想办法给他们发工资。”这是霍明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当时也设想到了困难但是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难。”霍明说。今年他们承包的三百亩大棚全部种植茄子,根据近十年茄子的行情,他们觉得怎么着批发价平均下来也有个一元钱左右,刨去成本五六毛钱,收益还不错。

    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今年茄子大丰收,市场上茄子开始滞销,现在大棚里的茄子有40万斤,不及时卖出去,恐怕要烂在地里。霍明叹口气开玩笑说:“玩鹰的让鹰叼了,没想到种茄子,会栽到茄子地里。”市场让他们实实在在地遭遇了一次“滑铁卢”

    经过这次教训,他们逐渐认识到了市场的无情。霍明告诉记者,把握市场是一个经验活。“有一个老大哥告诉我他曾经种过950亩的胡萝卜,结果全赔了。原因就是对市场把握不准。”霍明感叹到,“这里面的道道太多了,例如北京人喜欢带泥的萝卜,而广东人喜欢洗好的萝卜。要想在这一行里干好,首先要对市场了解比较全面,我们这次算是得到了一个教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新纪元学校     下一篇:贵州省江口淮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