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质引领育人 特色建设呈现张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文体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铜管乐队社团组织文艺汇演

    在军训中融入通用职业素质拓展训练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当前的职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就业市场上职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对人们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乎诸如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核心素质”便成为了企业选拔技能人才的关键要素。这又对当代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挑战,无锡技师学院没有退缩,而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紧跟社会形势,革新教育理念,拓宽工作思路,以“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谁来培养素质”和“怎样培养学生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专业技能教育和核心素质培养“两手”一起抓,探索构建了学生核心素质课程体系、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赋予技能人才“德(学会做人)、技(学会做事)、力(学会求知)”三位一体的核心能力,让学生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打好“组合拳”,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2年6月,学校被国家相关部门批复为第二批国家中职业示范校建设单位,确定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四个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职业素质和数字化校园为特色项目。在“人才培养不拘一格、专业建设四马齐驱”一文中,新闻媒体对专业建设部分已作了解读。现在,我们将对该校的核心职业素质特色项目建设及其引领辐射作用做追踪探寻。

    吻合学校的核心素质课程体系:高位嫁接注实效,助推起跑

    课程体系建设是核心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的重点。为此,学校以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参考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先进课程构建经验,合理配置核心素质教学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使核心素质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在“理论教学够用为度、实践教学逐级深化”的基础上,使核心素质渗透优化,构建了吻合学校德育特色的核心素质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核心文化课程、多元活动课程和优质隐性课程。

    1.高位嫁接,编写核心文化课程。成立教材编写小组,凝心聚智,实施核心文化课程的编写。邀请瑞士布勒、一汽锡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江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其中,提供专业性和方向性的指导,确保教材的高度、适度与深度。两年来,完成了《健康·幸福·人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企业文化》、《传统文化》、《养成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辅导读本》等核心素质教育丛书的编写工作。

    2.高端引领,开发多元活动课程。学校十分注重活动课程的开发,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汲取营养。坚持寓教于乐、量足质优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等平台开展优质活动,让学生在与传统文化、学科知识的交互作用中得到人格的淬炼,通过亲身参与和真实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高能驱动,挖掘优质隐性课程。学校重视校园静态文化这种无声课程的培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制作文化宣传画张贴于墙;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机制,建立企业文化室,发挥育人作用;开展教室文化建设活动,打造整洁高雅、内涵丰富的教室文化氛围;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为学生营造舒适、安全、雅致的起居环境。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和校刊等媒介的渲染力进行无声教育,推动其核心素质的提升。

    适合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体系:育人育才育特质,提级增速

    两年来,学校牢固树立“德艺双馨,以德为先”的育人观念,以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搭建课堂、车间、宿舍三个核心素质教育平台,把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建成了以课程体系为主体、以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生核心素质培养体系,开创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局面。

    1.勇立潮头力铸特色,创新培养理念。学校强调核心素质培养理念的创新,积极探索多样高效的、切合教育实际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彰显学校特色。一是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彰显教育特色。学校坚持“体验激发情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的育人理念,构建“理实一体化、队伍与平台双保障”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体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绪、感悟变化和分享成长,提升职业生涯的竞争力。二是心理委员走进社区拓宽教育渠道。学校将学生核心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拓展到社区,利用“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契机,开展“美丽心灵,幸福无锡”——百名心理委员进社区的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三是校企文化对接交融创新教育理念。学校和企业是学生核心职业素质能力养成的重要场所。为此,学校在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与交融中做了大量工作。诸如开设“企业文化”课程,聘请知名企业管理人员来校宣讲等。校企文化的对接交融实现了学生、学校与企业在内涵上的有机融合,实现了校企的无缝对接。

    2.内修外练提高技能,打造师资高地。师资力量是决定核心素质培养的关键因素。从核心素质培养体系建设项目立项之时起,学校就确立了明确的培训思路、理念和目标。一是校内培训夯实基础。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先后35次对核心素质教育队伍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队伍水平。二是,国内培训革新理念。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方针,组织专业教师先后42次走出校门,开拓视野,汲取营养,更新观念。三是,出国培训拓宽视野。组织61位教师先后赴新加坡、韩国、德国、奥地利进行交流学习培训,吸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育人理念。四是找准短板自学成长。为了有效配合核心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的需要,学校鼓励专业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知识背景,找准短板,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6位教师通过自学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两年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提高核心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健全了师资培训机制,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互补、量足质优”的核心素质教育师资队伍。

    3.精品带动搭建平台,完善硬件设施。完备的硬件设施可以有效丰富核心素质课程教学手段,拓宽教学内容,它是开展核心素质培养课程教学活动的物力基础。学校根据课程教学和学生活动实际需要,借助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艺术等校园精品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对现有设施重新设计并加以利用,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艺术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素质拓展训练和志愿者服务等5个中心,室内面积达1408平方米。同时,利用美国铁姆肯基金会捐赠的95.86万元资金,充实各中心专业设备,并建立了312平方米的通用职业素质室外训练基地。另外,为了有效开展核心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建立了6间功能齐全的智能化素质教育多媒体室。学生核心素质教育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加速了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培养前进的步伐。

    贴合岗位的核心素质评价体系:校企鱼水求交融,互补递进

    学生核心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导向性的工作,根据核心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的目标与要求,结合文化课程、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教育实践和校情师貌,学校成立“学生核心素质评价工作组”和“核心素质研究室”,渗透学习生活、教学实践和生产车间,建立社会、企业、教师、同学、自我五位一体的评价主体体系,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例如,向行业企业咨询了解其对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要求与建议,制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和冠名班等学生评价指标与评价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与单一评价相结合的理念,编制了《学生核心素质评价手册》;同时,根据评价体系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学生核心素质评价电子系统”等。

    两年来,按照“以企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社会市场需求为标准”的原则,制定了《学生核心素质达标制度实施方案》和《学生核心素质学分制实施办法》,设定了学生核心素质达标考核的内容和方法,确定了学分种类、学分确定、学分计算,设计了学分统计表;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学生核心素质指标体系,包括品行素质、文化素质等5个一级指标,公民素质、知识与技能等13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并确定了评价的基本流程,设计了各种评价表单;与企业兼职教师联合开发编写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总额和素质评价表》,初步形成了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修改和完善了《学生手册》,形成了以学生核心素质达标为统领,第一课堂为主体、第二课堂为补充,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为平台的综合评价理念。一套完善的、操作性强、实用性突出的学生核心素质评价体系顺利建成,高效推进了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培养工作。

    愈发凸显的品牌辐射:呈现张力显品牌,示范引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