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分配政策就怕碰上“歪嘴和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现实情况看,选择何种分配方式并无太大争议,关键是如何做到分配规则透明,操作程序公开,这也对政策实施提出了较高要求。

    ■汪明

    近日,中国青年报以“太原中考大幅定向招生惹争议”为题,对太原市今年实施优质高中指标分配情况进行了报道。根据太原市教育局的规定,当地省、市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按照2014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60%确定定向生招生名额,并在各招生学校统招录取分数线下50分以内录取。

    这一政策在太原市引发争议的焦点是,60%的分配比例是否过高,线下50分以内录取的标准是否过低。事实上,围绕着分配比例和录取标准的争议,在其他地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什么样的分配比例更适宜、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更合理、什么样的录取方式更科学,有待在实践中认真探索并逐步完善。

    从全国情况看,以省(市、区)级示范性高中学校为单位,各地用于指标分配的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地方不低于40%或50%,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因而单纯从指标分配比例看,太原市今年确定的60%的比例并无明显不妥。然而家长对此提出质疑倒也不难理解,今年太原市指标分配比例的提高,使得一部分原本可以通过统招录取进入优质高中的学生,因为统招录取比例下降而失去了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确实会造成一种新的不公平。正因如此,当前各地在确定指标分配比例时,应当把如何保证一定的统招录取比例作为一个考虑因素,使部分优秀学生即使没有获得指标分配机会,同样可以通过统招录取进入优质高中学校。应当看到,随着各地“三限生”的取消、招收“推优生”、“特长生”的比例逐步降低,优质高中统招录取的比例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其实家长对指标分配比例的质疑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分配方式是否合理、录取方式是否科学等问题。就分配方式而言,目前各地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依据辖区内各初中学校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或毕业生人数,将指标平均分配到辖区内的初中学校;二是综合考虑各初中学校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或毕业生人数、办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情况、上一年升入高中学校数量等内容进行指标分配;三是主要依据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平均分配,同时拿出一部分指标作为奖励性指标,依据初中学校办学水平进行分配。从现实情况看,选择何种分配方式并无太大争议,关键是如何做到分配规则透明,操作程序公开,这也对政策实施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录取环节,太原市与大部分地方所采取的方式也基本相同,就是按照中考成绩(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学生志愿择优录取。但对于中考成绩的要求,各地执行情况并不相同,有的地方没有设定考试成绩的底线要求,有的地方设定了考试成绩的底线要求,而底线要求通常为统招录取分数线下20分或30分以内。太原市规定的线下50分以内录取,在很多家长看来,降分幅度偏大,对学生不公平。很多学校也反映,由于降分幅度偏大,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业,学习成绩不升反降,同时也给优质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造成一定困难。依笔者之见,在录取指标分配生时,应当设定考试成绩的底线,且降分幅度不宜过大。

    总体而言,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仍应积极推进指标分配政策,同时还须立足本地实际,逐步完善指标分配方式和学生录取方式,在分配方式和录取方式尚不完善的地区,不宜简单追求高比例。

    (作者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