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娃乐享好教育 学习生活不发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平鲁实验中学一位进修学习回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培训机制的建立,让农村教师水平得以提高。

井坪第二小学二年级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习弹奏电子琴。

平鲁区中小学建有校园局域网,班班可以享用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

凤凰城镇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排练文艺节目,丰富课余生活。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学得好,有些学生周末都舍不得离校回家,称赞“在学校比家里好”。

每个学校都与当地乡镇卫生所建立联系制度,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学校的理发室免费为学生服务,这样的做法让城里学生都很羡慕。

寄宿生住宿、吃饭不花家里一分钱,全部由政府来买单。

下围棋成为农村学生的爱好之一,敏捷的思维、全局意识得到锻炼。

    ■本报记者 张学军 高耀彬 摄影报道

    最近,记者来到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采访,汽车行驶在广袤的乡野间,起伏连绵的丘陵,看不见黄土高原裸露的苍凉,映入眼帘的是绿草如茵的大片植被,伸向无边的穹庐。在远处零星的毡房和村落中,几幢红色的楼房格外醒目。同行的平鲁区教育局局长刘保平告诉记者:“那就是乡镇寄宿学校,在我们这里,‘最好的建筑是学校’这不是句空话。”

    平鲁区早在2005年,就开始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费教育,费用全部由区财政负担,成为山西省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地方。2009年,平鲁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山西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平鲁区目前已实现了省纲要提出的这项目标。刘保平介绍说,平鲁区最偏远的一所学校是高石庄乡寄宿学校,该校办学条件是一流的,有的设施超过了城里学校,如洗澡堂、理发室、洗衣房等。

    平鲁区过去村村设小学,乡乡办初中,农村学校多而小,教育资源不集中,无法形成规模办学。历届平鲁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学校间的办学差距,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所在。经过多年努力,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布局彻底调整,区政府累计投资6亿多元,改扩建全区农村学校,将原有的230多所农村学校调整为现在的23所,撤并布点分散的农村学校,把寄宿制学校建在乡镇。刘保平说:“农村寄宿制学校有11所,全部是标准化建设,每所学校配备了仪器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微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学生生活设施也是统一配置,特别是每所农村学校都有医务室,学生生活、学习所有费用一律全免。”

    在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同时,区政府投资41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区中小学完成了宽带网络接入和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专任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信息化在农村学校得以实现。

    近几年,平鲁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区政府决定每生每年再提高50元公用经费。2009年已实施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从2012年开始,又率先普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十五年免费教育,寄宿生全部给予生活补助,农村学生实行“全免”,生活费每生每天8元,这些钱由政府买单。

    平鲁区制定了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两年的时间,共交流正副校长29人、教师133人。2012年,平鲁区与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签订实施“振兴平鲁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协议,合作内容包括:校长教师培训、教研帮扶、管理指导、资源共享、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招聘等。已累计有520多人次到山大附中接受培训,山大附中每月派名师到平鲁区讲课、评课、作专题报告,对提升平鲁区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鲁区委书记吴晓斌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平鲁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让每一个家庭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得到满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