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聪孩子读书的学校最漂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今,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语言现在已经不再成为苦聪人发展进步的障碍。

    ■本报记者 杨云慧

    日前,从云南省普洱市驱车奔波200多公里,记者8年后再次来到镇沅县者东镇,探访这个苦聪人聚居地的教育发展状况。穿过有些零乱的街巷,豁然呈现在眼前的是开阔地带上一片粉色外墙的建筑群,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这就是新建的者东镇中心完小,总投入2947万余元,于2013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8年前,记者曾走进者东镇,当时苦聪人的受教育状况堪忧。苦聪人居住在云南省边陲的哀牢山一带,总人口3万多,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原始森林里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从此,苦聪人逐渐走出山林,后被划归为拉祜族,主要定居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大变样了!你去过的者东山头上的学校都已经不再使用了,学校搬迁新建到了镇中心位置。可以说,普洱全市各个乡镇的中心完小,现在就数苦聪孩子读书的者东这所学校建得最好、最漂亮!”普洱市教育局副调研员牛豫锐对记者说。

    者东镇中心完小校长马胜希介绍说,学校建筑面积9210平方米,艺体室、少先队活动室、多媒体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等多种功能室和运动场一应俱全,学生宿舍楼,食堂、浴室、厕所全部建成,学校的绿化、美化也初步完成。

    记者了解到,者东镇现有8所小学,除中心完小外,还有一所新文完小,其余6所均为三至四年级的教学点;全镇2509名小学在校生,巩固率为99.7%,其中,2028名寄宿生,少数民族学生1416人;还有近500名3至6岁儿童就读学前班。

    “少数民族家庭送孩子读书的意识也增强了。比如学前教育,已经规划要建的镇幼儿园,地征了,但因为资金不足,现还未动工。但是,镇上一所民办园却办得十分红火。中心完小也办起了学前小班、中班和大班,其他学校和教学点没有条件,只办了学前一年的班。”原是小学教师的游婧,通过幼教培训后已从事多年的学前教育

    8年前,当时的中心完小校长罗富良最揪心的事就是苦聪孩子的语言问题。如今,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语言现在已经不再成为苦聪人发展进步的障碍。六年级的王志福、王晓永是距中心完小10余公里的樟盆村苦聪家庭的孩子,他们现在都能用普通话与记者交流。

    皮肤黝黑的王晓永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很满意,他说:“在学校,天天都能吃上肉。”个子不高的王志福理想却不小,他说:“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上高中、上大学。”

    面对今天学校的变化,苦聪教师吴家明用“想都没想到”来形容。在他的记忆里,原来的学校就是用土坯建成的,师生都是在风吹雨淋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有的学校甚至还用过两块木板拼接起来的黑板。“过去也想过学校会越来越好,但没想到变化会这么快。”吴家明说。

    记者在者东镇采访中了解到,在基本完成硬件建设的情况下,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队伍薄弱的难题。“提高偏远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加大对这些地区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声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