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须加强规则意识培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冯丽

    据报道,近日陕西兴平市7名学生失踪,其中6名已被确认溺水身亡。暑假是学生溺水事故的多发期,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老师家长反复教导,但悲剧仍一再发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外部社会、家长的监管不力之外,学生自身规则意识的缺乏亦不容忽视。 

    就此次学生溺亡事件来说,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学生溺亡现场,近两米高的铁丝网防护栏在河堤上绵延数公里,每隔一段就有一个警示牌。出事地段的河堤不仅有铁丝网围护,去河边的路上还有土堆挡着。兴平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员也表示,每年4月至7月学校都举办防溺水教育图片巡回展,与家长签订防溺水承诺书,制作相关专题片在市电视台滚动播出。 

    但一切努力还是无法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河堤好多地段铁丝网下沿被人为卷起,可以从下面钻入,以下河游泳。也许就是这卷起的铁丝网,将孩子们引向了灾难。纵观近年来的很多溺水事件,不少都是学生规则意识淡漠,无视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防护、警示和教育,自己撕开了“安全网”,以身涉险,结果酿成悲剧。 

    笔者以为,教育部门和家长在加强安全防护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在日常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一大变化就是更加注重培养中小学生规则意识。社会和家长必须打破那种学生一旦出事,就认为是外部的防护网织得还不够细密的惯性思维,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变一味的“管”和“压”,为适度的“教”和“放”,变外在的管教、约束,为学生内在的警醒、自律。要从小教给学生规则意识,告诉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他们明白不遵守规则的各种危害,变被动服从为自我约束,从而以规则为导向,引导学生成长。这也许要比片面强调安全防范要有效、长久得多。

    (作者系本报通讯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