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育大市的“托管”突围
创新学校托管模式,核心就是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成“办学共同体”,共享办学理念、教育资源、管理体制,通过“名校带动、名师支撑、全局支持”,尽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本报记者 俞水 特约通讯员 徐保卫
“以前的十中,我拉着家长求他们把孩子送来都不管用,现在可不一样了,为孩子报名的家长夜里一点半就排起了队。”李凤平是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环城街道办事处堤北社区主任,虽说不是教育系统内的人,但辖区里徐州市第十中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却让他尝到了甜头。今秋开学前夕,他面对来徐州采访的记者一行兴奋地说:“过去,十中教育质量差,生源逐年下降,风气也不好,学校常常请居委会帮助做治安工作。今年,就连其他区的学生家长都来找我帮忙,希望进十中,周围房子的租金都涨了。”
让徐州市第十中学发生巨大变化的,是徐州市进行的名校托管弱校的探索——2013年起,徐州市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成立全面掌管“人财物”的托管理事会为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突破口,实施“名校带动、名师支撑、全局支持、加快发展、推进均衡”战略,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我们希望科学整合、合理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薄弱学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学校的内生动力,迅速提升薄弱校办学水平,加快市、县、区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进程。”徐州市市长朱民说。
名校带动的机制创新
徐州,这个留有两汉文化历史遗迹、五省通衢辉煌印记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有着身为江苏省第一人口大市的骄傲资本,也有着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体量增大等带来的教育均衡难题。
2012年,刚刚上任的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发现,在推进教育均衡的过程中,初中是个难点——由于历史原因及各方面限制,部分初中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大幅度萎缩,经学校自身积极努力,仍难以打破教育教学质量薄弱落后的局面,一些地理位置偏僻,处于城乡接合部或者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这成为制约徐州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例如,徐州市第十中学、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办学就遇到了坎,教学质量差,招生没人来,教师大量超编,周围老百姓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其他辖区的学校送。
与此同时,徐州教育还面临着这样一个挑战——从2008年起,小学入学人数翻倍增长,平均每年小学毕业生有7万人,但入学人数达14万人,随着这部分孩子升入初中,该市初中将在容量和质量均衡上面临挑战。
如何救活薄弱学校,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走进好学校?徐州教育局党委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薄弱校与名校合并,但在人员上难以理顺。按照徐州市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进行动态核编,即学校的教师编制跟随学生人数动态调整,薄弱学校因生源大幅缩减,教师普遍超标。若在这种情况下将弱校并入名校,不仅干部问题无法解决,薄弱校超编的大量教师,需要名校耗费多年时间来消化。”张德超说,“结合徐州实际,我们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
2013年5月,徐州市教育局决定,由名校对弱校进行托管,资源共享,联合考核,以徐州市第三中学托管徐州市第十中学、徐州市第一中学托管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为试点,计划用3至5年,使市区初中学校均达到省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实现“校园环境一样美、公共设施一样齐、公共经费一样多、管理水平一样高、教师素质一样好、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张扬、校园安全一样得到保障、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教育格局。
既然改革,就不能换汤不换药。“换药”的关键,就是要理顺管理机制,“托管理事会”成为破题的关键。市教育局决定,托管学校与被托管学校共同成立托管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托管工作,被托管学校行政隶属关系不变,施教区不变,法人、校园、人事、财务独立。被托管学校原校长调离原工作岗位。
“被托管学校人财物所有管理权交给托管理事会,即使是干部任命,教育局也不过多干涉,只要托管学校党委会通过,向教育局提出提名人选,教育局就进行任命。”张德超说。
被徐州三中托管的徐州市第十中学负责人倪绍刚清晰地记得,2013年5月14日,市教育局党委决定托管方案的第二天,徐州三中校长赵伟等人组成的托管理事会,便来到十中调研,很快拿出了托管工作表。与此同时,徐州十中在原校名的基础上,又挂上了一块牌子——徐州市第三中学实验学校。
消息一经传出,徐州十中当年的招生人数便由上一年的61人,迅速攀升到232人。而另一所试点学校、被徐州一中托管的徐州二十二中,当年的生源由前一年的56人上升到了133人,2014年招生156人。
从重塑管理团队、进行机制创新开始,徐州迈出了名校托管弱校的关键一步。
名师支撑的鲇鱼效应
陈可馨是徐州一中托管学校——徐州二十二中的初二学生,她和这所学校差一点擦肩而过。她的妈妈赵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上初中之前,本打算把她送到另一所名校就读,听说二十二中被一中托管了,我改变了主意,决定送孩子来二十二中。现在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我看上的就是托管后即将有很多好老师来支教,结果孩子一入校,语数外老师真的都是从徐州知名的民办初中——撷秀中学来的。现在,孩子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对学习有兴趣了,自觉性也提高了。”
正如这位家长最关心的那样,“师资”正是徐州市推进托管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托管工作中,市教育局大力推进教师支教,不仅由托管学校向被托管学校输入优秀教师,教育局还从多方调配优质师资资源。
徐州一中托管学校——徐州二十二中负责人朱思超,难忘他刚被派到这所学校时的师资窘况:13年没有进过新老师,41名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只有两名,且都已经34岁。各学科教师分布不均,结构性缺编严重,竟然有物理老师教政治课的情况。由于学校长期积弱,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水平不高。
伴随着托管工作的开展,一年来,共有12名优秀支教教师走进这所学校,其中仅特级教师就有两名。“特级教师程廷伟发挥专业与教研优势,带领全校教师搞微课题;西苑中学派来的化学特级教师李德前,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室,推动学校开展天天赛课活动,带领督导室成员每天听课、评课,与任课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撷秀中学派来的耿玉凤老师则教学有特点、有激情,起到了课改的范例作用。”朱思超如数家珍。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徐州市教育局还从教研室选派教研员到被托管学校兼任业务副校长。
戴申卫就是走入被托管学校“接地气”的教研员之一。自从2013年下学期来到徐州十中,身为学校挂职业务副校长,她每周至少两天半在学校听课、巡课,与老师一起备课,做报告、办培训、搞沙龙……“只要有老师想与我交流教学问题,我都来者不拒。”戴申卫说。同时,她充分发挥搞教研的看家本领,充分调研后要求学生进行“失分原因分析”、要求备课组在期末考试前拿出《备考复习计划》、《学生当堂评教问卷软件系统设计方案》等。
支教教师与教研员就像一条鲇鱼,激活了被托管学校教师的内生动力。倪绍刚用数字向记者展示了该校教师状态的巨大变化:一年来,主要学科教师人均听课60多节,人均开设校内外公开课2—3次,每次校内公开课听课人数都超过18人,而全校在职任课教师39人,除去有课的教师,参加听课率达70%,教师们还经常用中午休息时间和课余时间进行培优补差的辅导工作,干劲儿十足。
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科研水平也上了一个大台阶。被徐州三中托管的徐州十中校领导带领学校教科室成员,共同研制了《教师观课记录本》、《学生学习养成手册》、《学进去讲出来课堂教学达标评价量表》、《自主共享成长小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等,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托管一年后,被托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令人惊喜:上学期,徐州十中七年级在市区抽测中,位列市直属中学第一名。今年中考,九年级毕业班是托管前两年招来的学生,中考成绩由以往的倒数一二名提升到中等行列,各学科进步率均位居市区第一名。二十二中同样成绩亮眼,今年中考,初三学生上线人数比上一年翻了一番。
全局支持的共同成长
开学前夕,记者一行走进一些被托管的学校,发现许多学校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徐州市第三十中、云星小学土山校区、解放路小学下河头校区,都在被名校接手后进行了校园翻新,从校园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向名校看齐。
徐州十中被三中接管后,也经历过硬件翻新的阶段:被托管前,十中实验器材匮乏,学校理化生实验不能正常开展,甚至连最基本的广播音响设备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开学第一天的升旗仪式都未能正常开展,更别说使用投影仪、电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了。
学校被托管后,校园的硬件面貌有了大变化:学校有了新的广播音响系统、布好了校园无线网,体育器材、教师办公电脑、办公桌等教学设置也都被扩充了“阵容”。校园里最显眼的位置,还被安装上了一个价值10万元的大液晶显示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