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 科学探究应“开”而不“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学科学课既不能“唯恐天下不乱”,也不能“唯恐教学太乱”,而应当在开放与控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张玉平

    据我个人的研究与观察,目前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教学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唯恐天下不乱型”。这类课堂大多是热热闹闹地开始,却在学生一哄而散中结束,教师没有充分考虑探究效果,即学生掌握了哪些科学方法或者哪些科学知识。二是“唯恐教学太乱型”。这类课堂按部就班,步步为营,严格按照教师课前的预设,基本是“满堂灌”,真正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少之又少。这两种课堂貌似两个极端,但事实上这两种情况的常态课占80%以上。那么,教师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帮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教师又该怎样发挥应有的引路人作用?

    科学探究应“开”得适度

    新课改以来,对于小学科学课,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实施指导意见,都强调学生探究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自主探究不是让学生想到什么就随意做什么,或者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任由他们处于茫然状态,这是与探究的意义相背离的。整个探究过程应对学生“开放”,但并不等于教师要全面“放开”学生,只有适度放开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放开”过多,会导致教学的无序性,学生可能因为无方向感和目的性而导致没有掌握探究的本质,最终无法解决预设问题;如果“放开”过少,学生可能缺少独立思考,被动按教师要求做事,无法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适宜的尺度是:教师给学生指导和引路,帮助他们掌握思维方式,抓住探究主题,具体事情则放手让学生去做,而不是包办。首先,课前教师备课时,要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彻底分析。其次,课上的探究要有互动性,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说“你们猜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是这样”“为什么这么想”“谁还有其他发现”等等,从而引导探究的几个步骤:猜想和假设——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分扮演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引导孩子们实施研究。再其次,探究结束的总结非常必要,适当地回顾与评价,并注意将科学性质融入总结中,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科学态度乃至科学素质的提升,也是把科学概念融入教学的良好契机。

    科学探究要“放”得适时

    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堂载体,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他是学生探究中适时把握方向的舵手。有很多学生在探究之前,将问题的产生、提前做出的假设或预设都忘之脑后。还有部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学习科学和探究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会思维受阻。这些都能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科学知识,进而不能将之抽象为相应的科学概念。因此,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适时帮助、引导、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适时调控课堂的方向。首先,要调查学情,了解学生对探究过程中应该掌握的科学概念是否已知,知道的程度,如果学生对要探究的内容有科学的前概念,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等问题出发,教师就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所试验、探究的问题,及时提出他们并未关注的问题,促使学生分析和思考:为什么问题与自己头脑中的概念并不十分相同。其次,思维问题的解决:新课程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探究的方向,使之不受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完成探究;铺设探究的桥梁使学生顺利跨过“坎”;对于难懂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再其次,要从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一步步解开这些谜题的动因和兴趣,进而开拓出探究所需的方法,在质疑、解疑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科学探究如何“开放”才适宜

    科学探究要让学生从动手操作、独立思维开始,但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将探究过程彻底放给学生,在“度”的基础上要有合适的方法。以几种探究活动为例:

    观察实验。学生往往仅限于“观”,对“观”到的现象缺少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显然这种观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时适时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拓展思维,对照“观”的现象“察”其科学本质。教师要找出现象与科学本质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真正使观察实验收到观察的效果。

    动手操作实验。类似“折纸飞机”一类的动手操作实验,实验过程是:简单了解飞行知识——叠飞机——试飞——分析原因——记录。多数学生的兴奋点是叠出的飞机飞多远,而很少关注飞机飞不远的原因。这时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示学生为什么加厚机翼。课堂上应留有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分析纸飞机飞行远近或改变方向的多种因素,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能聚焦思维。

    调查类实验。这类实验基本是让学生自主设计专题研究方案,然后按照方案内容去调查研究。如调查“校园内各种各样的花”,让学生经历完整、独立的科学研究活动,但这并不代表教师要放任自流,首先应在课前展示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帮助学生设计调查的内容,让学生在调查之前明确调查的项目和目的,以做好记录;最后,要控制好时间,以便学生进一步的交流和展示。(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