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记忆 人生的航标
我成了像您一样的人
■张英
1983年夏天,我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一看信封上的落款是“陕西师范大学”,我扭头走了,我实在不想当老师,可我还是得去。
进入中文系,便被拥有不同课程教学特点的老师们“宠爱”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第一堂课一定是一黑板的阅读书目,因为那时没有PPT之类。你若不及时地阅读这些书,课堂上老师说的是汉语,你听的是中国话,但却听不懂老师的分析,犹如听天书。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赶着去读书。
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古汉语老师,上了没一个月的课,一天下课时平淡地说:“下节课考试。”全班同学一致认为老先生一定是老糊涂了,但没人敢问白发老者,大家都扑向图书馆,借来各类型的古汉语书籍。考完试后,老先生笑着说:“大家预习得很好!”
渐渐地适应,我也开始喜欢上了这所大学。老师们上课的动作、语言、神态渐渐地融入到我的脑海中,开始影响我。
每次上课,他都是大步流星走上讲台,随手将教材《作品选》撂在讲台上,开始上课。从上课伊始到下课,他一直在讲台上踱来踱去,眼睛不看教材一眼,也不见他拿教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作者生平与其时代背景以及后代文人的评价融合在一起,中间穿插着正史野史的一些记载和掌故,我在下面听得痴痴的,也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就是我的大学老师。他看了多少书?怎么懂得这么多?头脑里怎么放得下这么多诗词曲赋、历史掌故?针对我的疑问,老师笑笑,指指图书馆,同时告诉我诗词曲赋是他下功夫背的。从此,我的课余时间更多地停留在了宏伟古朴的图书馆,晨读的内容不仅有英语,更有了唐诗宋词。这也影响了我的研究生专业方向。
我没见过他翻阅教案,在讲桌前一坐,两手一交叉,开讲。同样是怀才不遇,唐代边塞诗派如何叙说,田园山水诗派如何描绘,晚唐诗人如何表达,宋词又如何发扬光大,细细叙述,娓娓道来。选修课也让人听得大气磅礴、如痴如醉,我真佩服。
老师对我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激励着我。读的书越多,越理解了当时教学研究法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内涵。毕业时暗下决心,一定做到:我爱学生就如同老师爱我们一样。
不知不觉间毕业已经28年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身影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正通过我而影响到了我的学生。从我登上讲台之初,学校就要求老师要有教案,也时不时地检查,但我上课从不看教案,只有认真思考过,认真备过课,讲起课来才游刃有余,不受教案的约束。同样的课,先后两次的讲法会有不同。我会针对学生的课堂表情随时穿插一些相关的故事,将已疲惫的学生思维再拉回到课堂。如今,学生对我上课的反应亦如我当初对老师的认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平日里在QQ、微信里我也时不时地发些牢骚,甚至自嘲自黑,但新的一天,仍然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走上讲台一如既往地认真负责,因为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子刻在了我的心里,是任何尘埃也遮不住抹不去的,我要让学生佩服我就如同我佩服我的老师一样。人的一生遇见一个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幸福,何况我遇见了那么多的好老师。在70年校庆来临之际,我越发怀念和眷恋母校——陕西师范大学,那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越发感激我的老师们:张学忠、杨恩成、赵怀德、曾志华、马歌东、韩宝玉、吕培成……是他们教给了我知识,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真正从心底里种下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种子。
老师,我很庆幸,我成为了像您一样的人!
(作者系西安体育学院教授)
第一张奖状
■沈清云
徐文渊老师是小学五年级时才教我的。他那时大约五十多岁,岁月沧桑,已是满头白发,但容光焕发,他对学生既要求严格,又慈爱温和。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公平公正,他发给我人生的第一张奖状。
在小学的前面四年里,每次考试我总是名列前茅,到表彰的时候,和我同班的堂哥总是大喊大叫:俺清仔一定有奖状!这话增添了我对荣誉的渴望,可是每次全校大会上,老师念完了所有获奖学生的名字,还是没有我。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当我长大以后以成年人的目光来看,也许是当时成绩虽好,却太调皮,不乖巧,或是偶尔迟到的缘故吧。可是当时我气愤难平,到了五年级的一次表彰大会,我万分委屈地躲在教室里伤感,却不知道我渴望已久的奖状终于来到,有同学帮我领来了,听说会上还念了我的名字。
面对那张奖状,我真是喜极而泣,我终于可以拿着它交差了。父亲望女成凤心切,无数次拿着我大哥几十张奖状在我面前喋喋不休,大致意思是我没有见贤思齐,今天我终于扬眉吐气了。我至今仍记得奖状上“优异的成绩”五个字像一面旗帜在空中飘扬。
后来听说,那张奖状是徐老师据理力争来的,本来名额要给某个村领导的女儿。
那时,小学实行五年制教育,学校为了抓升学率,毕业班学生晚上从7:00到9:00要“上夜校”。当时农村没有通电,坐落在行政村的学校用燃气灯上课。1987年的春天,全国经济还很落后,同村同学逐年减少,有的留级,有的辍学,老师到村里家访,说服家长让孩子重返校园,收效甚微,到了五年级,我是唯一一个家在自然村的小孩。
有一天,晚自习放学了,老师担心我一个人回家不安全,用自行车载我回家,春天雨水多,乡村小道松软的土地和着雨水在日间被来来往往的车辆及人群践踏得泥泞不堪,像猪拱成的泥潭,糨糊似的红泥边上到处是水洼,简直可以在上面插秧播种,很多地方根本不能骑车,徐老师只好用自行车推我前进。小时候的我不懂得表达,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激,只觉得老师的背影很高大,小雨毛毛地下着,小村人家蒙眬的煤油灯光映照出老师满头的白发,上面粘着细细的雨珠。老师把我送到家门囗,一口水也不喝就回去了。
这个镜头定格成永远,二十年来从不褪色。老师,我最尊敬的徐老师,愿您快乐安康!幸福永远!
(作者系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教师)
27年前的美丽时光
■张拥华
暑假里,回到老家,闲来无事,翻起老照片。蓦然间,一张小学毕业照闯入眼帘——陈老师!坐在第二排正中间,穿着深色中山装,面带笑容的大男孩!我的陈老师!我有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27年前,我们所在的山村小学迎来了首批正规院校毕业的教师——英俊潇洒的范老师和内敛稳重。总是满面笑容的陈老师。陈老师读书真好听啊!有一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他为大家范读课文:“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那标准的普通话,那时而平缓时而高昂的语调,如同天籁,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幻境。一遍读完了,我还没有听够。于是,我琢磨着老师读书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地模仿。原本不喜欢读课文,常常装腔作势躲避老师犀利目光的我,从此喜欢上了读书。
因为学校离家远,高年级是要住校并上早读和晚自习的。一天晚上,我突发奇想,说:"陈老师,我们到山上去上早读课吧,闻着花香读书多好呀!"陈老师沉吟了一下,说:“好吧。”我们大喜过望,欢呼起来。第二天一早,同学们捧着语文书,跟着陈老师,一路雀跃着来到学校对面的山坡上。正是春暖花开时,草尖儿上的露珠在晨光下晶莹剔透,杜鹃花一丛丛一簇簇,红得耀眼,兰草儿东一株西一株静静地吐着幽香……我们找到一块稍平坦的空地,捧着书读起来。清风携着花的芳香拂过,掠过发梢,掠过耳畔,掠过鼻尖儿,我们带着浓重的乡音的读书声,在这样的清晨也变得明朗起来。从这天起,我们的早读课堂就搬到了山上——我们或踱着步子读,或坐在草地上读,或靠着大树读,或偎着野花读……坐得累了或嫌走得单调了,便干脆躺在爬满青藤的大石板上读。陈老师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读他的书,时不时微笑着看我们一眼,转而又投入到他自己的阅读中去。
冬天到了,山风刺骨。陈老师总是早早地起床,在教室后面的火坑里烧起一堆旺火。要上课了,教室里早已暖烘烘的了。晚自习结束了,火坑里还有未燃尽的柴禾,我们便围在火堆旁,听陈老师讲他读师范时的趣事,讲他在外的种种见闻。从未走出大山的我们,就在他娓娓的讲述里,憧憬着外面的世界。火光渐渐暗淡下来,我们总是不肯散去。一天晚上,一个同学突然提出让陈老师唱首歌给大家听,陈老师竟腼腆起来,忙不迭地说:“我不会,不会。”可是我们不依不饶,纠缠不休:“陈老师,你唱一个嘛!唱一个嘛!”陈老师无奈,只好清了清嗓子,说:“那就唱一首《望星空》吧。”这首歌当时正流行,我们都听过,却不会唱。陈老师一边轻轻打着节拍,一边轻轻地哼唱着,火光映红了大家的脸,也映红了老师的脸……27年后的今天,那一幕还清晰地珍藏在我心灵深处。
毕业了,我们要回家了。各自收拾好行李,按陈老师的安排,路近的先送路远的我们离开。我们真舍不得离开朝夕相处的陈老师啊!纷纷跟陈老师告别,他却只是微微笑着说:“快走吧!”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小伙伴们都默默不语,因为不舍,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情绪都很低落。走了大约两三里地,突然听到一个同学轻轻叫起来:“陈老师!陈老师在后面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