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咋成了因“分”施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媒体报道,深圳某高中的“辉煌班”学生到现在还没有数学课本,原因是该班的学生基础较弱,学校在该班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所用的课本也是学校自己编制的“校本教材”。然而此举却没有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

    学校“因材施教”本应得到家长和学生的理解与认可。如今家长和学生的不理解,固然有学校未及时沟通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因“分”施教的做法对他们造成了伤害。

    因材施教绝不能根据成绩一刀切,更要根据学生成绩、性格、性别、志趣等来实施。学生愿不愿意去“辉煌班”,中考成绩差是基础不扎实还是发挥失常,学生有无直接学高中知识的毅力和潜力,这些都需调查清楚。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唯分数论”已成风气。“辉煌班”的设置,只是随意地把一群中考低分学生拉到一起,不仅不能形成一股学习上优生带差生、你追我赶的风气,更有可能让学生破罐子破摔。

    再者,开设“辉煌班”,也将误导非“辉煌班”的学生,分数将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真正的教育反而南辕北辙。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铭记,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更不能让分数唱“独角戏”。在这场因“分”施教的闹剧中,没有胜者,受伤害的将是所有人。(梁云风 文 薛红伟 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