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荣誉办学”会把教育引上歧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办教育,要安安静静,一步步往前走。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荣誉”而去办学,可能会把教育带上歧途。

    ■蒋夫尔

    笔者日前在一所乡镇中学采访时,发现这样一所不大的学校,也不是所谓的名校,然而在学校的荣誉室里,各种荣誉牌匾挂满了整整两面墙。更令笔者惊讶的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所获得的荣誉,足足有20多项,几乎项项荣誉都打着“全国”“中国”“中华”的头衔,这些所谓“国家级”荣誉拿出来阵势唬人,来头不小。而笔者注意到,这所学校和校长在当地获得的荣誉却极少,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学校都存在。这些名号都大得不得了的“荣誉”,有什么“全国优秀现代校长”,“中国十佳创新校长”等等,不一而足。

    可是,一看发证单位,大多是一些民间机构、社会团体等评选和颁发的。不是说民间机构和社会团体就不能评选先进,颁发荣誉,但动不动就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称谓,这个帽子未免太大了。比如,“十佳”这样的荣誉,不是说一个乡镇学校的校长不能拿,但评选者如何从全国如此多的学校中,选定这十所学校的呢?还有,就是评选过程,评选者只是对被评选者提供的材料进行了评定,材料是否真实?不到学校去核实,怎么确定的呢?很多是交了参评费才获的奖,参评费用还不菲。作为评审者,是为了参评费,还是真正是在评先进?这得打一个问号。花了评审费,学校或者校长,就有花钱买“荣誉”之嫌了。

    这些年,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各种创新层出不穷,一些单位和机构由此看到了“生财之道”,不断推出各种涉及学校和校长甚至教师的形形色色的评选活动,评选所谓的先进。一时间,形成了“寄份材料,给钱就给大荣誉”的局面,大肆颁发所谓获奖证书。而一些学校和校长,明明知道这样的奖状是花钱买来的,没有什么含金量,还是要去参与,目的就是为自己贴金,让自己出名。

    对于不明就里的外行人来说,无疑会被这些所谓的“国家级”荣誉所折服,心中对校长升起敬佩之情。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荣誉,则需要打上一个引号。泛滥的“荣誉”,成为一些学校发展中可能误入“歧途”的导火索。一个乡镇学校校长,顶着如此多的“国家级”荣誉,如果自身不明白这些荣誉是如何来的,可能会被“荣誉”冲昏头脑,在办学过程中,伤害到教育

    办教育,得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如果图热闹,那肯定办不好教育。办教育,要安安静静,一步步往前走。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荣誉”而去办学,可能会把教育带上歧途。如今,一些教育改革创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是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正是那些滥发“荣誉”的机构所热衷追逐的。如果学校校长没有认清这些,势必迷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对学校来说,对学生来说,乃至对教育来说,都是不幸的。

    笔者认为,如果这些泛滥成灾的“荣誉”继续下去,会把校长引向“功利”。急功近利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对教育造成的伤害,不可小视。作为学校校长,应多把心思放在如何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上,放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放在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上,放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上。只有这样,才是教育之福,学生之幸。而作为相关部门,则应该对滥发荣誉、乱评选先进的现象进行清理整顿,堵住这股“歪风”,不让其侵蚀教育,让教育改革与发展拥有更多的正能量。(作者系本报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