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爱心接力免费家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南大学“左家垅爱心家教”志愿者团队,33年来累计服务700多个家庭,1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授课时间达11万多个小时。

    ■王昱 本报记者 阳锡叶

    1981年,中南大学还叫中南工业大学,学校附近的左家垅社区还叫左家垅村,位于长沙非常偏僻的郊区。但从那年起,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们,就已开始做当时还很少见的“爱心家教”志愿活动了。

    从那年开始,每年11月,该校爱心家教活动都会按时启动,志愿者们会从学校招募10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爱心教员,为左家垅村家庭贫困、孩子学业困难的家庭提供免费家教,志愿服务时间为11月至次年7月。

    至今,活动已经进行33年了,从未间断。33年,志愿者团队已累计服务700多个家庭,1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授课时间达11万多个小时,收到来自学生家长的感谢信不计其数。2010年,“左家垅爱心家教”成为中南大学德育项目重大立项;2014年6月,该项目成功申请湖南省德育实践项目。

    发起这一公益活动的李登伶,当年是机械系的学生会干部,后来成了中南大学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

    “我永远也忘不了家教时,那个孩子看着我的眼神,那是强烈到让人难以直视的求知眼神,是来自心灵的对知识的渴望。”李登伶曾对新生代志愿者说。

    最初的那些年也是最辛苦的日子,教员和学生在农村简陋的房子中一起研究问题,冬天时孩子们的手冻得连笔都握不住,教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自掏腰包给孩子们带去了手套。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爱心和知识浸润下成长。

    “每当我们收到家长的感谢信,每当我们看到学员们拿到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展露的笑脸,每当开学初我们接到社区主任迫不及待打过来的电话,每当我们听说有其他社区的居民‘浑水摸鱼’跑到见面会现场要带走我们爱心教员的时候,我们便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李登伶说。

    时至今日,左家垅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小康水平的社区,但是学校每年仍然会收到大量的家庭报名。“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员对爱心家教充满了热情,以朋友的身份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爱护学生。”2014年爱心家教活动负责人、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大二学生袁玉姣说。

    机电工程学院2013级的莫雲山和谢鹏一起负责辅导一名叫笑笑的孩子。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上课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爱捣乱。莫雲山和谢鹏一起商量辅导笑笑的方法,陪他玩游戏,给他买小玩具、陪他聊天,笑笑很快和这两位大哥哥成了好朋友,乖乖听课、按时地完成作业。家长说,真没想到,通过爱心家教,笑笑不仅成绩提高了,还懂事了,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也会主动帮忙,说是要向谢鹏哥哥学习。莫雲山和谢鹏则在长沙收获了一个“家”。

    一名叫曾浩的家长在来信中写道:“我家孩子受爱心家教的帮助已经4年了,从小学到中学,同学们不仅教授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还帮助孩子树立了学习的方向、目的,使她各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感谢爱心家教的辅导!”

    “我们会定期组织家访调查,及时了解各个教员的教学质量及教学进度,发现问题给予建议,保证一个周期的家教能顺利完成。”袁玉娇介绍。

    今年,这一爱心家教团体还开通了手机APP掌上答题,孩子随手拍照上传,教员随时随地在线为学员解答疑惑。

    编后

    古语有云,莫以善小而不为。爱心家教,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只是课余时间的小善举,但是对于那些有着“强烈到让人难以直视的求知眼神”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来说,这也许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当然,每个人在不经意中都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善举,但是一个善举能够坚持33年,而且还能保持不变的热情,十分不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这种能够持之以恒、真心实意、走进心灵的小善举,而不是那些心血来潮、走过场式的所谓“爱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