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游戏” 大有“学问”
小实验“水是怎么出来的”。苏晓燕 摄
这样“过生日”有意思。苏晓燕 摄
我们建的“隧道”真好。苏晓燕 摄
游戏是儿童最普遍的语言,也是儿童存在的最重要方式。教师必须具有游戏精神,才能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幼儿教师要多些游戏精神
■管旅华
马卡连柯说:“儿童非常爱好游戏,也应当满足这种爱好。不仅应当给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应当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充满游戏。”幼儿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多些游戏精神,提升保教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世界各国对游戏都非常重视和提倡
在我国出台的幼儿园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中,关于“游戏”的一些表述,充分说明了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比如,《幼儿园管理条例》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重申,“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俄罗斯学者认为,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巨大作用。挪威《幼儿园架构计划》指出,游戏是学前教育课程的中心,因为它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英国《基础阶段课程指南》认为,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在基础阶段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游戏中的学习带有愉悦性和挑战性。美国《适宜于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案》指出,在幼儿园和小学,儿童对那些能获得具体的、真实经验的自主游戏活动的参与,是产生积极的、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教师的游戏精神应如何解读和认识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学前教育方面,都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已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精神。什么是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内涵丰富,呈现多元。其一,游戏精神是自由与自主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不受外部需求的制约,具有超功利的特性;其二,游戏精神表现为生命的体验与创造,是体验游戏过程中所特有的创造力、想象力;其三,游戏精神是在游戏中建立起的相互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是理解和包容;其四,游戏精神表现出行动充满激情,情绪健康愉悦。
游戏精神的具备对幼儿教师尤为重要。儿童通过游戏体现并确证着自己的存在。游戏是儿童最普遍的语言,也是儿童存在的最重要方式。儿童的游戏不仅存在于搭积木、捉迷藏、扮娃娃家中,更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全部过程中。儿童游戏的目的是内在的、非功利性的,游戏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儿童以游戏的形式与人交往、与世界对话,从而理解他人,建立起规则意识。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有超乎寻常的表现,有自我探索、自我把握、自我超越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游戏精神,才能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具有游戏精神的教师应有的姿态
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幼儿中的一员,构建起新型的师幼关系。其一,俯下身子,以幼儿的眼光看世界。与幼儿相比,教师是高大的,“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很容易成为教师的习惯。教师要放下身段,蹲下来,与幼儿平视,在幼儿的高度、幼儿的语境中与其交流,要善于在幼儿的瞳仁中观照自己。
其二,内心尊重、平等对待,还幼儿自主权。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笼罩在幼儿心理上空的阴影。要打破权威意识,充分认识到幼儿不是成人的附庸,幼儿与教师是平等的。幼儿有权利也有能力去自主游戏。教师要从内心与幼儿保持同一个高度,鼓励幼儿的自主性思考,让幼儿自己多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决定和要求。
其三,尽量往后站,找准自己的位置。往后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不负责任与放任自流,而是一种引领的方法与策略。即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学会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是如何提问的,他们需要什么,什么时候才适合给出建议和帮助,并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独特的想法和成长中的能力。
游戏精神应融入教师日常保教中
教师对于游戏精神,在理论层面上或许能认同,但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受各种急功近利因素的影响,很多已经变形变质,成了表面文章、花样文章,有的则干脆置之不理、弃之不顾。儿童由此被剥夺了尝试和探究的权利,学会的是顺从和死记硬背,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极度缺失。
幼儿教师要让游戏精神进入日常保教工作中。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允许幼儿“乱说”、“乱动”、“乱画”。允许“乱说”,就是要允许幼儿的答案与成人给定的答案有距离;允许“乱动”,就是要欣喜于幼儿的原始生命力,让幼儿像春苗一样肆意萌芽伸展,即使需修枝剪条也得等小树长成以后;允许“乱画”,就是要放任幼儿画这画那、这样画那样画,因为这是幼儿最基本的表现与表达的话语方式。往往是这些“奇谈怪论”、“胡思乱想”、“乱涂乱画”,体现了幼儿的游戏本性,体现了幼儿丰富而可贵的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即使幼儿真的出了错,也不能一出错就否定、干预,要欣然接纳,走进幼儿的内心,帮助幼儿延伸想法,扩展思维。幼儿自己的所有经历,都是幼儿发展成长的一部分,都是幼儿今后生活、学习、思考的最有用的资料和素材,要让幼儿有时间、有机会重新尝试。(作者单位:《幼儿100》杂志)
主题游戏
还原幼儿好奇心
■苏晓燕
主题游戏是指班级围绕一个主题,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老师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系列活动,它是幼儿自发生成、自愿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自由想象、积极创造和大胆表现的过程。
主题游戏提升幼儿探究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由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性,形成了比小班幼儿更复杂的游戏情节。同样是“娃娃家”游戏,中班幼儿会依着主题的进展而进行游戏。如上学期的主题游戏“家乡厦门”中,有认识“家乡的古井”的环节,中班幼儿就依着这口“古井”开展了“娃娃家”游戏,他们从井里打水“煮饭”、“洗漱”等。这样不但满足了孩子们游戏的欲望,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懂得了如何打水,用什么材质的水桶打水既省力又快捷。
主题发展与游戏中的探究相互推动
中班幼儿的主题游戏目的性强,主题趋于稳定。主题的发展有促进游戏生成和开发的作用,而游戏中的探究又推动主题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如主题游戏“嬉水乐园”中的“喷泉馆”。孩子们先是对喷泉产生了兴趣,他们在探索喷泉的过程中,尝试实验了水是怎样从管子里喷出来的,即:将水装在矿泉水瓶里,用棉花将瓶口封住,插上两根吸管,一根弯曲,一根直立。幼儿对着弯曲的管子吹气,随着气流,水慢慢地上升,最后从直管里喷出来。幼儿在一次次的实验中懂得,水要在气压的作用下才能从管子里喷出来。那么,喷出来的水又如何进行环保循环利用呢?于是,幼儿又进行了水处理实验,将污水或使用过的水进行一道道过滤,使其变成清水得以反复使用。通过一系列的基础实验,慢慢地,班级里创设了科学实验馆,孩子们可以在馆里进行实验,进行游戏。通过一次次的游戏,孩子们不但懂得了“气压”的原理,也懂得了合作和分享。
制定游戏规则,发展幼儿合作能力
中班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所以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的兴趣,能主动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如主题游戏“嬉水乐园”中的“滑道馆”,负责“滑道”次序的管理员,不但要负责维护玩滑道“游客”的秩序,还要随时变换滑道中的游戏障碍。有一次,管理员乐乐用竹凳子和积木搭了个洞,由于洞口较低,每位“游客”从滑道上滑下来,都要匍匐钻洞,使得游戏又有了新挑战,这不但增加了游戏难度,也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了体能。
主题游戏让幼儿成为幼儿园的真正主人,他们在游戏中拓宽了学习内容,丰富了学习方式,学习兴趣更浓,学到的知识更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更快,并学会了互相帮助和合作。比如,在主题游戏“嬉水乐园”探究中,孩子们遇到困惑时,会主动发出邀请函请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家长指导。
主题游戏中的探索,还原了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幼儿通过自主操作,有效地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如在主题游戏“家乡厦门”中,孩子们自己动手创设具有厦门特色的“古厝”,他们利用纸筒、纸杯、纸盒等各种废旧材料,通过剪、贴、画等形式,进行“古厝”瓦砾的装饰,用废旧报纸、纸盒等环保材料制作了鼓浪屿建筑、白鹭洲等,用海棉纸、毛根等制作三角梅。这些作品,令人一目了然地感受到出自幼儿之手、充满“厦门特色”的主题环境之美。(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