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翡翠第一城”人才短缺困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洪波 绘

    围绕云南省腾冲县产业发展战略,腾冲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动态调整专业,在专业设置上大胆尝试“减法”,把16个专业调整为6个专业部,走“专卖店”发展之路,不搞小而全的“超市”;在专业建设上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打造成“航母级”翡翠加工实训基地,为腾冲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寸德宏

    云南腾冲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悠久的翡翠文化历史,翡翠生产加工已有600多年历史,素有“中国翡翠第一城”的美誉。随着腾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玉石加工与经营成为腾冲县的主导产业。然而,产业的迅猛发展却面临着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困境。

    围绕腾冲翡翠产业发展,腾冲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对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形成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决定重点建设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2011年6月,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商,开始与腾冲万福珠宝有限公司在热海路校区合作共建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实训基地,基地具备教学、培训、鉴定、生产等多种功能,并成立了翡翠文化研究室。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校企共同探索了“对接、合作、交融、共赢、引领”的工学结合机制,实践了“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程与工艺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着力打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基地建成独具特色的“航母级”翡翠加工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

    既能服务教学又能服务社会

    腾冲万福珠宝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翡翠文化推广、技术研究、生产开发设计、零售批发、品牌加盟等领域为一体的专业翡翠公司,从翡翠的选料、设计、生产到销售全程一体化运作,力求打造精品翡翠。

    腾冲一职校与万福珠宝有限公司的合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1年开始合作,公司仅为学校提供实训指导教师、实训设备、实训场地,提供岗位群信息,接收毕业生就业。第二阶段,2013年1月“腾职·万福”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实训基地建成并运营,由学校提供场地,公司总投资1.5亿元,面积达1万平方米,采用“前店后校”的办学模式,集教学、科研、培训、加工、展销于一体,每天可提供280个实习工位。学校每天安排学生到基地上课,加工材料由企业提供,企业指派师傅教学,学校教师跟班管理,学生作品由企业统一销售,专门设有学生作品销售柜台,实现了“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程与工艺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

    此外,万福珠宝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四会市的福建莆田玉器协会成员单位,校企合作的深入也促成了学校与协会的合作,该协会近1000个会员企业每年可提供300名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学校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满两年后,到广东玉器加工企业学习锻炼一至两年,期满后可留厂工作,也可回乡创业。

    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规格、制订培养方案,并将行业职业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双场地、双教师、双重评价”全过程合作育人。与此同时,校企双方把实训基地按产业模式运作,进行“生产、销售、教学、培训”一体化模式探索,在努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的基础上,将之与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产销研学训一体化”的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实训基地的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实训环境、提高了实训质量,使实训基地具有学校教学实训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双重功能,并借助这一优势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既服务教育教学,又服务社会、服务经济。

    工学结合

    既是学生作品又是企业产品

    腾冲一职校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前店后校”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不但让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让学生和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市场、熟悉市场,还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场地不足、加工与营销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达成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

    在合作过程中,校企携手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元管理、三段教育、四位一体、四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上“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在时间上“一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学徒、一年顶岗实习”三段推进,在身份上“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在技能上“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四级递进。通过“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实训环境、真实的过程经历、真实的工作结果”,以生产任务为教学载体,师生全程参与选料、设计、加工、销售四个环节的生产实践活动,实现了对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实操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促使产教充分融合,校企积极互动成为常态,教学和市场实现无缝对接。“教室与车间合一”,工厂就是学校、车间就是教室,教师与学生兼具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双重身份;“教师与师傅合一”,专业教师既是理论的传授者又是操作实习的师傅,解决了“理论教师灌一套,实训工场不对号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与学徒合一”,学生既是技能的学习者,又通过训练成为合格产品的生产者,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有机结合,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到学业、就业零距离;“教程与工艺合一”,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职业素养得到迅速提升;“作品与产品合一”,学生实训的作品就是为企业加工的产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在2013年学校举办的首届“万福杯”学生玉雕大赛上,特等奖作品以1.2万元成交。

    校企联动

    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

    腾冲一职校积极探索实践学校与企业“对接、合作、交融、共赢、引领”的工学结合机制,筑牢工学结合的根基完成对接,共建工学结合的基地达成合作,畅通工学结合的渠道相互交融,品尝工学结合的硕果双方共赢,铸就工学结合的灵魂实现引领。

    校企合作党支部的建立是其中的亮点之一,曾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学校党总支原来下设四个党支部,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实训基地建成后,经过腾冲县委组织部的批准,成立了第五党支部,支部书记由万福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远担任,支部副书记由学校领导担任,成员全部是企业人员,统一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凝聚力。

    校企共建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指导委员会,让行业人才标准与学校育人标准得到紧密对接。以行业人才标准为依据,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完成“腾冲县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腾冲一职校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的长效机制,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为使专业课程体现就业导向和专业特色,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专业教材《翡翠文化通论》、《珠子与手镯加工技术》、《翡翠设计与加工》、《翡翠鉴定与分级》等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现正在推广使用。

    校企还共同建立了由行业专家、学校专业带头人、核心骨干教师组成的行业企业专家工作室,其中包括方国荣、方志平两位国家级玉雕名师和八位省级玉雕名师。校企充分发挥专家工作室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共同实施理论教学、专业实践、顶岗实习。

    此外,基地设有展示工作车间和普通工作车间,校企共同探索的分类教学促进了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化。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与激励教学同步进行,对到基地实训实作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每个月遴选60名学生到基地的展示工作车间进行加工实作,按企业员工要求对他们进行管理,基地配发中上质量的加工材料,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让到基地的游客和顾客可以看到优秀学生加工翡翠的流程。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了学生、学徒向准员工、员工的角色转化。(作者系云南省腾冲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长)

    【专家观点】

    互惠双赢与校企融合的辩证关系

    ■王寿斌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联系最为密切,校企合作是职教办学的必由之路。当下,这一观点虽然说不上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但至少在职教圈里早已形成共识。

    共识有了,如何合作却并非易事。翻开这几年出版的报刊杂志,研究和介绍校企合作经验的文章琳琅满目,似乎校企合作的难题已然破解。然而,真要回到现实当中,能够把校企合作搞得风生水起的职业学校却并不多见,很多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还只停留在表面繁荣、走走过场,始终走不出握手、签字、剪彩、挂牌、合影、报道之后便不了了之的怪圈,很难有实质性的合作,或是即使合作了,也缺乏持久深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