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示范东风 建职教名校
省教育部门领导到校视察工作
校企合作捐赠仪式
悠悠淇水,碧波荡漾;巍巍太行,千里绵长。
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都城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诗经》中就有记载淇县的华丽篇章。在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镶嵌着一颗职业教育的璀璨明珠——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创办于1956年,历经建校之初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壮大,培养出数以万计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以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集团带动、校企合作、德技双修、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在校领导班子带领下,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突出行业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中等职业教育成功的办学道路。
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三部委批复,学校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两年来,学校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按照《任务书》和《建设方案》要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校企合作天地宽,职教发展春满园
学校成立了由学校、行业协会、合作企业等相关人员28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校长任主任。委员会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建立有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学年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对校企合作工作规划、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习实训、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校企合作机制健全、运行高效。
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校企合作经费管理办法》、《校企合作考核评价办法》等相关制度,并严格落实到位。校企合作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有总结。校委会对校企合作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分阶段给予考核评价,校企合作经费做到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定期审计、公示。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办职教,以发展校企合作的途径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是我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王金安校长说。学校根据市场、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找准校企合作契合点,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并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双师教师队伍,还聘请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到校任课,把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学校管理引进企业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重构对接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而该校积极探索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做中教”、“做中学”,确保学生掌握实用生产技术,变“劳务输出”为“技能输出”。
此外,教学过程还注重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师生走向田间地头,结合作物生长周期,利用季节性特点,农闲校内学习,农忙基地实训。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通过新建专业技能室,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职场教学环境,以真实的产品(作品)为载体,全面有效地推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学校紧贴鹤淇产业集聚区内服装、汽车、食品加工等企业用工需求,对接企业岗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采取校企联合培养、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为河南新亚服装有限公司、河南大用集团、永达集团、鹤壁天海集团、天邦菌业等企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今年,学校经过实地考察,还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合作,新增旅游服务高铁乘务专业,并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书。通过“共建共享、订单培养”,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新机制,解决了技术人才紧缺问题,实现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使学生掌握了扎扎实实的技能。实现了资源共享,拓展了办学空间,形成了产学结合、开放办学的现代职教模式,增强了办学活力。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淇县职业中专毕业生备受企业用人单位青睐,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对口率达85%以上,学校连续11年被评为“鹤壁市中职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明年毕业的1000多名学生已提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实践证明,学校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是正确的。
强师资育名师,撑起职教蓝天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关乎教育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即:招,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专业教师;转,校内教师转岗;升,加大投入支持教师培训提升。
学校立足于职业教育特点,引进社会优秀专业技能人才来学校任教,注重对学生实践引领,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学校从社会上聘任的高素质专职技术人员数量占到专业老师的一半以上。为了让这些聘任教师安心工作,以校为家,以校为荣,学校在待遇、福利等方面都和在职教师一视同仁,保障了师资队伍的稳定。
此外,学校还鼓励老师自我提升。为了支持鼓励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出台政策拿出巨资,让老师在专业上更上层楼。凡是有国家培训、省级培训,一线教师参加培训报销所有费用,支持鼓励老师参与各种专业学会开阔视野。同时,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学校全力支持。正因为如此,学校师资力量显著提升,涌现了大量专家型教师。
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学校紧紧围绕服装、现代化工、汽车零部件、金属镁、数码电子、食品、现代农业等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数量和规格需求,以校企合作平台为支撑,创建以城乡一体、工农结合为特点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家引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依托鹤壁市职业教育集团的横向行业资源平台,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与河南新亚服装有限公司、河南大用、河南永达、欧迪艾铸造有限公司、万家欢乐服装公司、布丽斯服装公司等15家单位合作设立订单培养冠名班,校企合作企业达80余家;建立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全校所有专业顶岗实习全方位信息化、精细化高效管理;进一步强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职能,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年培训和技能鉴定3500人次;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服务能力,在豫北职业教育业界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带动和辐射周边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促进了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实现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和实践就业等功能一体化;按照市场需求、岗位需求改革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了五个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以创编校本教材为主要内容作为教育内容创新的重点,校企共建基于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编写校本教材13本、专业课程校本标准11个,完成10门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加强信息化建设,丰富育人手段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实现了全覆盖。数字化校园平台拥有各种先进的数字软件、教学资源库、数控仿真软件、考试管理系统、电子教室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投入150余万元建成的校园网络,实现了骨干百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师生可获取网上教育资源、查询资料、学习研修,扫除了学生与教师、企业专家交流的时空障碍,实现了学习空间人人通。
“我校搭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涵盖中职所有公共基础课及11个专业资源库空间,同时,建立了资源信息中心和试题库平台,通过‘建网、建库、建队’来促进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该校副校长贾振国说。
“学校在教室里新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还为我们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备课、制作课件,课件里还可以添加动画、声音特效,教学内容既直观又生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教育教学效果大幅提升。”该校教师苏鹏说。
注重文化建设,培育优良校风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制定了《校园文化规划方案》,校园文化活动有方案、有记录、有检查、有落实、有效果。
创设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1.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宜人,文化氛围浓郁。教学楼前杨柳依依,碧波环绕着中国地形图,荷花婷婷鱼戏其间。2.教学区、生活区文化石矗立,墙报宣传栏林立,紧跟时事,常换常新,学术报告、创业教育、专题教育、书画摄影展览、安全教育图片展等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部分。3.教学楼走廊悬挂名人、行业劳模及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图文;教室内悬挂名人名言,实训楼悬挂专业展板和技术能手简介;各班在开学伊始照“全家福”(集体照),在照片上且配有班级宣言和班主任寄语,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4.办公楼走廊内,辟出教师职业文化专栏,突出《教师行为八要八不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絮语、激励话语等内容,规范了教师言行,激励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5.兴建融合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景点。利用室内外空间将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进行展示,将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综合展示。通过环境营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重要意义。6.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信息交流,每月出刊两期校园信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