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踢球莫入功利“禁区”
家长不能把踢球取得好成绩视为进入名牌大学的捷径,让孩子踢球,是为了让孩子真正体验快乐,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和强健体魄。
■吴键
近来,各地掀起了发展校园足球的热潮。毫无疑问,加快发展校园足球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中国足球发展水平的基础工程。然而,在各地的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性的理解和认识,比如一些学校把推广校园足球看成“面子工程”,有的家长试图把踢足球与升学加分联系起来,有的机构迅速嗅到了商机。
有鉴于此,在校园足球热潮再次兴起之前,我们应该警惕这些短视、功利的观念和做法。孩子踢球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只有厘清思路,明确行动的诉求,才能长久维持校园足球的热度,真正实现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目标。
踢球不是为了当运动员,也不是为了成名和赚钱。事实上,大部分中小学学生并不具备成为足球明星和职业运动员的条件,加上我国体育产业的低水平现状使得足球产业的就业容量有限。也就是说,没有天赋的运动员想把足球当成终身职业的条件还不具备,不能将踢足球当成就业的唯一选择。家长也不能把踢球取得好成绩视为进入名牌大学的捷径。现实中,确实有一些运动员因为踢球成绩不错而进入了名牌大学,国家也确实通过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为优秀运动员提供进入好大学的机会。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个目的,必然导致不良的倾向:为了取得好的竞技成绩,放弃文化学习,甚至不择手段搞恶性竞争。而最终的结果又往往是,大部分这种“特招生”毕业以后,因为没有与学历真正匹配的学识和能力,很快就被社会淘汰。
那么,我们推广校园足球、让成千上万的孩子参加踢球究竟是为什么呢?正如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发展校园足球的目的,第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是推进体育教育改革,第三是实现中国人的足球梦想。让孩子踢球,归根结底要实现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不仅仅是提高足球的运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以足球引领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独立自强、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让孩子踢球,是为了让孩子真正体验快乐,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和强健的体魄。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孩子童年的快乐是被限制甚至被剥夺的。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而足球在锻炼有效性、条件便利性、参与广泛性上具备优势,能带给孩子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状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踢足球可以有效分散孩子的“屏幕时间”,解决上网成瘾问题,有利于提升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让孩子踢球,是为了让他们学会社会生活技能。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勇于承担责任,这些都是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品质。这些品质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中是难以养成的。而在踢球中,孩子们能够经历这样的过程:与队友沟通合作,信任同伴、支持队友,相信自己、勇于担当。现实生活中,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体育、美育等有利于孩子人格养成的教育往往被家长、学校、社会心照不宣地集体无视,完全被边缘化。
诚然,对于校园足球,我们需要警惕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但面对即将兴起并惠及广大青少年的校园足球运动,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政府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来推动这项工作?这样做对孩子、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笔者相信,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认识的逐渐统一,大多数人以往对踢足球等体育活动所抱有的狭隘、功利认识也会逐渐得到矫正。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我们民族复兴之梦实现的过程。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