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一世界这一间萤火虫阅读教室
2017年9月,我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教室,就像农人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我对此充满期待。这个教室编号是1703,如何营建具有独特气质的班级文化,让孩子认同、家长认可,让每个生命焕发光彩?那段时间,班级文化的意象一直在我脑中盘旋。 用故事“喂养”学生 开学第一周,为了缓解学生的入学焦虑,我设计了开学课程,为的是在学生心中埋下“萤火虫教室”的种子。 开学课程的核心是故事课,我用故事“喂养”学生,让他们一入学就能品尝到故事的甘甜。我准备的故事中,与“萤火虫”主题有关的内容占主要部分,并且在讲述故事时不断将孩子代入“萤火虫”的身份。我想让学生对萤火虫的意象产生认同感。 于是,1703教室有了一个新名字“萤火虫教室”。班中的49个学生就是49只小萤火虫,班级口号确定为“点亮自己,照亮世界”,班级愿景是“让每一个生命发光”。 无论是班级口号,还是班级愿景,“发光”的基础就是阅读。只有爱阅读的“小萤火虫”才会不断发出生命的光。尽管开始时,那光如此微弱和容易被人忽视,但当所有的微光汇聚在一起时,也可以照亮一方小小的天空。 图书“点亮”教室 “萤火虫教室”的前身是一间美术教室,如何因“室”制宜?我与家长反复商量,最终达成一致:以阅读为中心,建立一间处处有阅读气息的“萤火虫教室”。 教室前面黑板的两侧是两个美术作品展柜,我将展柜改为陈列柜,用来存放最近一周要讲的故事。陈列柜上的图书学生不可以随意借阅,为的是保持图书的神秘感,让学生更期待我从中选取的每一个故事。 陈列柜摆放的位置十分显眼,这样一来,我精心挑选的图书就能每天与学生相遇。当然,仅仅陈列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通过讲述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渴望。为此,每一个我讲完的故事会从陈列柜“下架”,投放到教室的图书角,成了学生争相借阅的“香饽饽”。 黑板右侧的展柜是我们的班级文化栏,包括班歌《萤火虫》的歌词、班级愿景,还有学生入学第一天拍摄的合影以及图书。不同于左侧陈列柜的图书,右侧陈列柜的图书学生可以随时借阅。 打造开放的借阅环境是教室的应有之义。教室后面的墙壁上有8个突出的孔洞,如何让这些“孔洞”成为一个特别的存在,而且能与图书建立联系?我精选8本图书放在孔洞里,称之为“非常7+1”,学生可以借阅孔洞中的书。西哲有言,人类要从洞穴中走出来,也就是从愚昧状态走出来。那么,我们如何走出认识的“孔洞”?无疑,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通道。如此一来,这8个孔洞就变得非同一般了,因为学生从下面经过时看到的是8本不同封面、不同故事带给他们不同遐想的图书。虽然“走出洞穴”这个隐喻学生暂时还不明白,但在通往未来的途中,阅读已经丰富着每一个当下。 教室左后方是一个4层高的木质书柜,这个书柜能够放200多本图书。经过自我推荐,我们选出了两名图书馆馆长,他们每天负责整理图书。课间,学生可以自由借阅,许多学生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借书。 开放而丰富的图书资源,极大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这个资源的补充是源源不断的。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将优质资源带到教室,让图书充分流动起来,图书只有流动起来才有价值。想要图书充分流动,阅读环境的建设和布置至关重要,它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设门槛,让好书与学生相遇。 教室,家校共建的精神家园 毕业至今,我用12年时间做儿童阅读推广。在这12年的摸索中,我开发了小学低年段的绘本读写课程、中高年级的整本书共读课程,带孩子们领略传统文化的节气之美课程,日不间断的萤火虫故事会课程,还有不定期举行的萤火虫童诗读写课程。我发现,从硬件角度看,每个班主任可能都在教室阅读环境布置上下足了功夫,但真正区分教室间不同的是软文化,而课程是重中之重。 在指导“小萤火虫”阅读方面,我做了许多尝试: 一是日不间断的萤火虫故事会。每天下午课前15分钟给学生朗读故事,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开场白、固定的结束语,不知不觉中我已用故事“驯养”学生。朗读是有魔力的,那些原本在书柜沉睡的书,经我朗读、讲述后,一跃成为借阅率最高的图书。 二是随时随地推荐好书。长时间浸润童书之中,我心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作家版图、童书版图,能让我为不同年段、不同兴趣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图书,我也因此成为家长和学生眼中的“活书单”。 课前或课下,我会在不经意间制造一个个与书有关的话题,或是赞叹一番,或是强调一番,或是聊聊自己的阅读体验,使《幼三国》《青蛙和蟾蜍》《神奇校车》等图书走进了学生的视野。我所做的,无非是坚定的热爱,并不断释放自己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一颗因阅读而滚烫的心。 三是联动家庭畅读不掉线。一年级上学期,我着力做了一件事,建设“萤火虫家庭小书房”。在硬件上,要求每个家庭配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柜、一盏台灯和一批图书。一批合宜的图书至关重要,经过反复推敲、比对,我结合以往经验,推出了一个“20+10”书单,即20本必读书,10本选读书。这样,每个家庭就拥有了一批基础藏书。结合“萤火虫家庭小书房”的建设,我们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阅读打卡活动,让亲子阅读成为家庭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一年级下学期,为了巩固亲子阅读成果,我又策划了“为爱朗读,幸福发声”的亲子共读打卡月活动,这次活动的定位更明确,就是通过亲子共同朗读,建立语言密码,培植阅读之苗。 在以往的教室文化建设中,我们可能过于强调硬件建设,忽略了课程的开发;我们可能过于强调学校的作用,放弃了对家庭的引领。在我的认识中,教室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它是一个无围墙的精神文化领域,一个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建设的精神家园。 在“萤火虫教室”,阅读不是一维的,它既需要“软硬兼施”(软件和硬件齐头并进),也需要“双管齐下”(学校和家庭携手),只有如此,教室才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