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真父子46年接力传承乡村教育希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1月14日,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龙兴教学点秋意盎然,偶尔传出琅琅书声。今秋,这个教学点只有1名5岁的男孩,名叫黄朝峨;1名教师,今年40岁,名叫胡波。麻家渡镇龙兴村是该镇最偏远的村寨,目前常住人口只有300余人,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村里曾经有一所小学,学校最热闹的时候有6个班,10名教师,100余名学生。2003年当地学校撤并,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到距离龙兴教学点8公里的牌楼小学就读。

    胡波是从父亲胡启林手中接过接力棒的。胡启林从1973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从未离开过这所学校,“我舍不得离开这里,如果我走了,孩子们就得走8公里山路到另一所小学读书,这对六七岁的娃娃来说太难了;这些孩子的父亲很多都是我的学生,他们信任我,如果上级同意,教学点不撤销,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我一定教到退休。”胡启林说起这些,眼神很坚定。

    “龙兴村是出了名的穷村寨,山上野猪很多,很多村民举家外迁,青年人娶媳妇都很困难,经常有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胡老师一户户给家长做工作,多次拿出少得可怜的工资为学生垫学费。他不图啥,只为了让孩子们多认得几个字。”村民黄朝阳如此评价胡启林。

    40年,胡启林坚守教师的职责,生动地诠释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含义。

    2013年7月,胡启林年满60岁,要办退休手续。因为自然条件差,年轻教师不愿意来这个教学点,即使勉强来了,也不能安心从教。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让龙兴教学点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胡启林希望儿子胡波到龙兴教学点接替自己的岗位。而胡波自1998年以来就在该县楼台乡一所条件不错的小学任教。

    “父亲患急性肾炎,由于注射了大量链霉素,导致左耳失聪12年了,一直没有治愈。后来,他的心脑血管等疾病加重,双手颤抖得厉害,有时连粉笔都握不住,写字困难。由于经济拮据,他自己上山采摘银杏树叶泡水喝,用来降血压。尽管饱受疾病的折磨,他却从没有叫过苦,每逢病痛就咬紧牙关,仍坚持给学生上课。父亲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能继续坚守这个教学岗位,没有丝毫怨言。”得知父亲的愿望后,胡波主动申请,并于2013年9月调入龙兴教学点任教,胡启林这才安心退休。

    胡波老师表示,以前教学点一般有10名孩子,分两个年级,在同一个教室上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都是他一人包揽。

    因为边远山区的经济条件很差,爸爸妈妈在外务工挣钱养家糊口,这里的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照顾。学生上学距离学校最远的有8公里,于是胡波就让这些孩子在自己家中吃饭。既当老师,又当校长;既当炊事员,又当保育员。

    胡波刚走上复式班讲台时,也曾手忙脚乱。但他不胆怯、不气馁,一次次地摸索、总结、试验:教学内容如何穿插?课堂动静如何搭配?学生如何分层……这些时时萦绕在他脑海里的问题,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清晰起来。

    慢慢地,胡波的课堂变得井然有序。业余时间,他将“复式教学形式下如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探究主题,在不断反思与改进中,摸索出了利用复式教学的优势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今年秋季开学,学校仅剩一名学前班孩子,但胡波依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开展各种活动、游戏,寓教于乐,寓学于“玩”。

    “我是大山的儿子,我自愿申请到这里来教书,这里就是我的家。孩子有学上,我心里就踏实。”胡波用质朴的话语道出自己的心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