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事当学生成为“小老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转瞬间,曾经一年级的孩子成长为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回想起5年来的日子,我不禁感慨万千。50多个孩子来到一个班集体,作为主教语文和数学学科的我,竭尽全力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吸收全部的知识,为此不断寻求、尝试各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

    还记得孩子在一二年级时,他们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有一定差异。那时,我用最完美的课件、最动情的表现、最丰富的道具、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去讲述我想表达的东西,希望课的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一堂课下来,尽管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仍有个别孩子两眼无神,好像什么都没有听懂的样子。

    于是,我采用提问启发的方式试图进行改变,可那些不会的孩子站起来仍是一头雾水,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意识到,一二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太久,不能采用满堂讲的策略。

    一次午休时间,我不厌其烦地给一个孩子讲一道数学题,可他却一言不发。这时,班内的某个男孩子进教室看到这一幕,提醒我:“老师,他平时特别能说,别被他骗了!”我合上了书本,对他说:“原来你是在跟老师谦虚!这样吧,你回去研究一下这道题,明天讲给我听,我来做你的学生。”

    第二天中午,别的学生都出去玩,我叫住了他:“你快来给我讲题吧!”只见这个孩子一本正经地讲了起来,我惊奇地发现他居然讲得很好,并且在讲的过程中也理解了这种题型的做法。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让我萌生了不少教学灵感。于是,我开始大胆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转变角色,由“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变为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把自己该讲的内容讲完后,留下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讲课,并让学生主动报名。这时班级气氛一下活跃了,原本的活跃分子更活跃,偏内向的也开始“蠢蠢欲动”。

    一次,我给学生讲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做了一张相对有些难度的卷子,里面有几道有些拐弯的题型,我问谁能上台来讲题,全班举手的只有3个男孩子,我一一让他们讲了一些难题,他们居然讲得非常有条理,还学着我的样子提问同学:“首先从题中看出几个条件,先解决什么问题,之后用什么公式……”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我给他们拍了视频。同时我也发现,女孩子都默不作声,可能在数学思维上和男孩子有一些差距,于是我用激将法:“我们班女生怎么了?甘于落在男生之后吗?现在男生和女生各自组队进行比赛!”话音一落,各自成队的男生女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终在小老师的讲解下掌握了知识要点。

    语文课上,我把需要掌握的生字展示在PPT上,让几个“小老师”讲一遍,有错误的我会纠正。孩子自己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接龙读一读,谁有什么记忆生字的妙招都可以讲出来,很快他们就掌握了。

    低年级学生的自信从哪来?答案是从成为一个“小老师”开始,台上几分钟,满满成就感。当然,好的方法收效显著,让我心生喜悦,但学生有差异,一种方法久而久之也会让孩子感到缺乏新意。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一直在不断思考,比如做游戏、编字谜、设置表演情境等,最终让孩子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思考,争做学习小达人。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延吉市进学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