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意保卫童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姜娜

    当学前教育面对“小学化”侵蚀时,我们将诗意注入幼儿园课程,赋予课程独特的生命与灵魂,使其成为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一剂良药。

    多维多元的课程设置

    “诗意课程”由基础课程、园本课程、兴趣课程三部分组成,三类课程相融相补,既满足幼儿的共性基本需求,又为幼儿个性选择提供条件。

    “诗意科学”园本课程以“儿童自己的科学”为核心定位,实施QQ小帐篷(园区混龄科学区域)、亲亲生态园(生态园自主探究游戏)、哈哈童玩节(园区科学节日活动)、丫丫小实验(家庭亲子探究游戏)、滚滚小农场(班群种植饲养活动)等特色项目,努力改变冰冷的科学、遥远的科学、封闭的科学等科学教育“小学化”倾向,以此培养幼儿好奇、好问,自主、自律,专注、钻研的学习品质。

    为满足幼儿的个性需要,实践“和而不同”的办园理念,我们在中、大班园区免费开设自选兴趣课程。优化组合教师、家长及社会资源,让兴趣课程多元丰富。同时严格把关课程设置,禁止“小学化”倾向的课程流入。

    自由自主的课程体验

    课程实施中,我们大力倡导一日活动的自由自主,尽可能为幼儿营造无拘无束的环境、留出生成延展的空间、品味舒缓优雅的情趣,让幼儿有选择、体验、调适、安排的可能。

    首先,打通活动时间。打破“小学化”呆板、僵化的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变“精准卡点”为“块状联通”,让幼儿在相对宽松的时段中自主安排各类活动,尽量做到不忙乱、不拥挤、不等待。例如,每天晨间活动后,会留给幼儿20分钟过渡整理时间,幼儿可以盥洗、喝水、聊天,也可以到自然角观察照料动植物,还可以完成松散点名等,改变以往鱼贯如厕、排队喝水、集体点名等现象。

    其次,打破班级界限。尽力推开班级大门,打破孩子的班级属性,让孩子在更广阔的群落中学习、生活、游戏。我园每天开展QQ小帐蓬混龄科学区域活动,每周开展“泡泡芝麻街”班群联通角色游戏,每月开展不同园区幼儿联谊活动等,以开放的心态打破班级界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再其次,打碎计划桎梏。努力摆脱目标与计划的桎梏,重点开展幼儿自主游戏实施研究。开放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玩法等,尊重儿童的经验与兴趣,提供适时、适宜的导引,变“游戏儿童”为“儿童游戏”,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最后,打破固有规则。从幼儿实际出发,改变传统模式,还给幼儿更多的自由自主。一方面,建立更柔性的规章制度,如允许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坐位、床位、餐点、餐具等。另一方面,尽力打散集中统一行动,让教师、幼儿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如变全园集中出操为班级、年级分散出操,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个体需要调整午睡时间等。

    人文人本的课程评价

    我们尝试建立人文人本的课程评价体系,区别“小学化”评价模式。淡化终结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弱化横向比较,关注纵向发展;转化简单他评,强调多维参与。

    遵循多元发展理念,倡导“和而不同”发展标准。“可以是一眼泉水、一条溪流,也可以是一个湖泊、一条小河。可以向左转,也可以向右走,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与方向,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我们通过开展幼儿自选兴趣课程、组织“我行我棒”特色汇报展示以及开展多项目、全覆盖“和乐宝宝”评比等,为幼儿创造强项发展的机会。

    倡导用“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境做课程、做评价。为了让每个孩子踩着自己独有的节奏发展,并学会从容等待,我们反对急功近利、盖棺定论的评价,更多地着眼于幼儿的发展过程,通过为每位幼儿建立成长档案、成长博客、推出“小星星成长积分”、开展幼小衔接发展跟踪评估等,发现、鼓励幼儿的“微成长”。(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东园婴幼园园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