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选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战略选择。两个主要标志:一是今年5月13日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二是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我国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这是我国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时期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

    《决定》以进一步解放发展职业教育思想为主旨,以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主线,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围绕“加快发展”这一总体要求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和新要求,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的里程。高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现代职业教育,在新时期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责任更重。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决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规模更大。《决定》要求,到2020年,我国中职和普高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职在校学生规模到达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

    三是机制更活。从招生考试到专业课程建设再到企业参与,将会形成一系列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灵活多样的保障机制,其中招生制度和企业参与制度改革创新的步伐会逐步加快。近日,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上海、浙江率先试点,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更有利于加快发展高职教育

    四是体系更全。随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观念逐步确立,职校学生发展的“断头路”已被打通,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硕士、博士的晋升通道将逐步建立,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将会逐步形成。

    五是地位更高。《决定》要求,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

    在这五种新情形下,反思高职院校的过去、总结经验、思考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并作出适当调整和选择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说,根据新的发展态势和自身的条件,提前谋划、早作准备、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布局是当下不可回避的一项紧要工作。

    中山火炬职院作为一所立足国家级别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职院校,如何把握现代高职教育的机遇,加快发展,需要有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而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的前提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的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职教理念,准确把握高职教育规律,而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思维定式或一知半解的肤浅认识上。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不可能引领一所高职院校正确选择其发展战略;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不可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不可能驱动一所高职院校在正确的轨道上快速前进;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就可能或一叶障目,故步自封;或东施效颦,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说到底,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就是,必须立足自身的实际,认清形势,把握规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辩证的方法,从四个维度来审视和厘清一所高职院校存在的价值,即为什么存在、凭什么存在、怎样存在和怎样更好地存在。

    为什么存在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的职能。培养什么类型和什么层次的人才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各自存在的差别依据。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正如总书记指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决定》也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定位十分明确。但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各个具体的高职院校还必须作出具体发展战略的选择。

    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主体,行业企业需要人才支撑,此地的高职院校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但仅有存在的必要性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即高职院校对本地或者说主要是本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满足和人才培养对本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针对性强。

    中山火炬职院在过去的发展中把握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创立了校企合作的“火炬模式”。之所以被国家教育部门确定为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单位,正是因为其办学方向和形式与高职教育本意切合,被高职界的领导和专家发现并肯定,被定义为“火炬模式”。所谓“火炬模式”,就是人才培养紧扣园区产业的实际需要,跟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形式全方位地改革,培养出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山火炬职院在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选择,一是坚持“火炬模式”;二是在此基础上,做实、做优、做强、做精。

    应该承认,现实中还存在一种观念或者说类比普通本科院校的惯性思维,即有意或者无意地把高职院校办成了“小本科”,或者过去意义上的专科学校。学历性质的办学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惯性思维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战略性选择。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及考核方式等还能看到传统意义上学历教育的影子。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选择无疑要解决这一问题,并直面高职教育的本意要求。

    各地产业不同,自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也有所不同;产业发展程度不同,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也会不同。就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阶段的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而言,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技能人才已不受青睐,而高素质、高水平且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才是行业企业的急需。既要符合中山高新区姓“科”的特质,也要顺应“创建全国先进开发区”的整体战略。十年来,中山火炬职院已为中山高新区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随着转型升级的持续深入,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目前的情况看,还不能完全满足园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市领导对火炬职院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将办学理念确定为“高、新、特、精”。这就是中山火炬职院为什么存在的现实答案,也是对新时期发展战略的新思考和新选择。

    凭什么存在

    ——具有培养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的能力

    在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一个地区的行业企业可以从区域外的高职院校招揽人才,为何还需要当地高职院校的存在呢?被看中的恰恰是这所高职院校能满足该区域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立地”的科技研发能力和“落地”的服务水平;并且直接参与和作用于加速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这就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般来说,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难。但难的是,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用在既定的落脚点上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调动、激发这个能力的充分发挥。

    从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来看,中山火炬职院致力提升技术研发服务当地行业企业的能力。一是坚持科技研发“立地”,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和园区解决应用型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对园区经济建设的贡献看得见、摸得着,成为全市科技攻关的“桥头堡”,产生了1000多项专利,近几年的科技立项居全市高校之首。二是注重成果转化。推进研发性教师工作室建设,搭建“教、研、产”一体化平台,实行项目化运作,推动了20余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三是致力扶持小微企业上规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扶持了光大光学、奥多特、科普斯特等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

    但随着开发区和翠亨新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行业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又引进了大量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央企在内已有一千多家企业。一方面原有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新引进的企业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作为开发区政府部门出资的大学,火炬职院的作为在哪里?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发现火炬职院既有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同时又有许多必须通过改革提升能力的地方。增强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能力,以及把培养的人才留在园区行业企业,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重新审视的。从自身来说,一是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骨干教师的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办学形式的灵活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外部来说,一是跟行业企业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人才培养与实习实训跟企业对接的实操性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与行业企业还有待形成定向培养的路子,毕业生留在园区行业企业就业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与政府、企业共谋发展、协调办学的沟通交流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还有待真正做实;四是满足办学所需要的基本硬件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因此,要为开发区和翠亨新区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今后一个时期,中山火炬职院除了加快解决自身的不足外,还得进一步加强同外部的联系和交流,让更多的毕业生留在园区行业企业就业,走出一条有针对性的定向培养之路,增强骨干院校的发展后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