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选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社会方面来看,《决定》要求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要“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中山火炬职院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与中山高新区共同建立了“开发区修身学院”,引领指导全区89所修身学堂开展修身活动,目前已开发出30多门修身课程,覆盖了全区七大社区,修身课程得到了社区听课者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同时,继续教育的网点也遍布全区。目前火炬职院在这个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实还有大量潜力可以挖掘。对开发区和翠亨新区的社会建设,火炬职院还可以进行大量的专题研究,配合落实区里的部署,为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对中山市的社会行动,还可以积极建言献策,提供理论支持;对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厘清理论认识,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积极参与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工作,既支持了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学院品牌的知名度。

    这种实际参与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实践,既体现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表明注重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用自身的优势诠释“有为才有位”,也是新时期中山火炬职院凭什么存在的战略选择。

     怎样存在

    ——创新高职教育办学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创新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所高职院校对整个国家职业教育的贡献大小,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对体制机制的突破与创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也决定这所学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地位的高低。中山火炬职院已经做过一些积极的探索,具备高职教育某些体制机制创新的雏形,如强化教产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并于2011年成为全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多形式参股,一体化发展”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范例;贡献了“335”人才培养组合机制;首创了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制度;打造了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深海探珠”样本;推行了“五段式”顶岗实习等。

    面对全国高职院校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局面,中山火炬职院以致力体制机制创新为价值追求,跻身于全国100所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的行列。但是,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过去的有益探索还须继续,并且要在全面和深化上下功夫,仅仅停留在初创的层面还不够,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深入、务实的改革举措,实现全面和深化中山火炬职院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

    首先,从全面的角度看,中山火炬职院办学的体制机制的系统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须以立足园区、服务园区为原则和指引,对火炬职院办学体制机制进行全方位审视和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要着眼园区,挖掘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完善津贴制度,壮大兼职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要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创新火炬职院人才培养标准;专业建设主要与园区产业协调,同园区大企业定向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施方法要分类进行,丰富教学形式,改变单一的传统课堂授课方法;实习实训方式由主要依靠生产性实训校区向园区1000多家企业选择实习实训的方向发展;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要拓展对象面、形式要多样;校企合作要以培养学生为导向,着眼园区企业并且体现选择性;国(境)外职教合作要有重点,并且符合园区产业人才需求,不盲目追求;学院管理要理顺院系关系,实行二级管理和二级分配;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评价必须进一步加强,完善相关评价机制,包括第三方评价;品牌教师和品牌专业建设要设立各类荣誉,分类对教学、技术服务优异者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津贴补贴;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园区高职院校的特色,引导教师和学生养成乐观、敬业、求精、博爱等品格、品行。

    其次,从深化的角度看,中山火炬职院在上述诸多方面虽然已经做了大量面上的工作,形成了雏形,勾勒出了框架,但尚欠深度和实操性。譬如师资队伍建设,政府津贴性的兼职教师队伍还没有形成实用的规模和品牌;品牌教师和品牌专业还没有树立起来,各类标杆意义的教师没有评价、确认和激励;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还没有跟行业企业和产业更紧密地对接;教育教学方法还有不少以传统教室授课为主的形式;实习实训统筹性不强;院系二级管理和二级分配至今没有形成制度和落实,影响系部和教师的积极性,如此等等,都有待深化。这是新时期中山火炬职院怎样存在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怎样更好地存在

    ——选择突显特色的发展道路

    《决定》强调,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地办出自己的特色,以此提高学院的地位和声誉吸引学生,办学中也确实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但此校与彼校的特色是不一样的,以各自优势所体现的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很难复制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园区”两个字上,赖以立足的就是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的重点就是坐落在开发区七大国家产业基地的1000多家企业。离开园区,中山火炬职院将无本可依;扎根园区,将根深叶茂。这是最基本的定位判断。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山火炬职院为什么自己把自己限定在园区这一小块地方;为什么不面向全中山市、全省,甚至全国,为什么不扩大招生规模。这是典型的没有定准位的表现。持这种观点的人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山火炬职院就是一所园区大学。这就是准确定位。其实,根据高职院校的地缘性特征来看,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全国的,也更能出特色。做实、做优、做强、做精这一所全国仅有的公办园区大学,同样可以跻身国内一流高职院校之列。新时期中山火炬职院发展战略的明智选择就是,在开发区领导下,继续沿着特色发展方向办学。

    一是扎根园区,探索出明显区别于其他兄弟院校的发展路径。坚持以服务园区换资源,以园区资源促发展。在利用好以股份合作的方式与企业共建的两个实训校区的基础上,放眼于园区1000多家企业,从中选择适合人才培养和办学方向的企业作为我们培养人才的基地。实践证明,在管委会的促成下,已经成功利用价值近3亿元的企业实训资源,为财政节约了至少6亿元的投入(含土地、物业等),节省了至少3至5年的建设时间,开创了一条不完全依靠财政投入而又及时有效地解决实训资源短缺的新路子,同时与合作企业建立了牢固的利益链,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还不能满足于目前这种状况,眼光要长远一些、开阔一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拓展。

    二是扎根园区,进一步夯实“政、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利用好已经建立起来的、集中反映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董事会治理架构,将董事会治理机制做实。与由区管委会、区属十大总(集团)公司、学院三方组成的董事会共谋学院的发展、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强化办学的园区企业需求导向性。通过“学院对接总公司、教学系(部)对接工业园区、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基地)”,真正落实人才培养与园区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根据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企业技术进步适时优化课程内容,从宏观上引导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步融入园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三是扎根园区,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推进校企共建工作室、标准化课室、开展“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不断扩大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促使校企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渐走上一条“一体化发展”之路,即生产、育人、研发一体化;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员工“输血和换血”一体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一体化;校企经济效益一体化。“五个一体化”格局的实现将很好地体现立足园区的根本价值取向,既密切学院与地方共生共荣关系,又彰显中山火炬职院作为园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 王春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